雲無風 作品

第1298章 兵來將擋

    徐文璧或許是身體確實堅持不住,只和高務實談了這件事,之後便離開了尚書府,回府休息去了。

    朱應楨等人卻留了下來,先與高務實閒聊了幾句近來生產建設兵團的經營情況。

    高務實的這次京營改革很有些意思,其最大的特點早已說過,就是禁衛軍這支真正的作戰部隊與生產建設兵團這個“後勤部”分割開來。

    禁衛軍那邊沒什麼好說,皇帝擁有最高統兵權、指揮權以及全部人員的任免權,但平時將這些權力“下放”到兵部戎政侍郎手裡,由戎政侍郎代行大部分權力,尤其是統兵權。而真正的指揮權倒還是保留在禁衛軍司令手中,只不過禁衛軍司令只能指揮,卻無調兵之權——調兵權就是統兵權。

    與此同時,這支軍隊忠誠的另一個重要保障,就是後勤分離給了生產建設兵團。

    所謂後勤,不僅僅是軍糧供給,其他如營房也好,行軍帳篷也罷,包括衣甲、被服等其他各項物資,都歸生產建設兵團提供。而且,如軍糧等主要消耗物,平時禁衛軍只能領半個月所需,超額不允。這和高務實控制京華南疆各警備軍的手法類似。

    以上這些算是軍需,此外還有軍械。禁衛軍的軍械倉庫採取了“仿虎符制”,即倉庫鑰匙一分為二,禁衛軍與生產建設兵團的庫管人員各持一半,只有兩片鑰匙都開鎖,倉庫才能順利開啟。

    而禁衛軍平時的訓練,兵器發放也是有規定的,其中五分之四為冷兵器,五分之一為火器。火器為什麼較少呢?就是為了防止生變,但這樣一來就不符合高務實加大火器比例的要求,所以禁衛軍的火器訓練採用輪訓制——東西就是這麼多,大家輪流來訓練,換人不換槍。

    當然,不換槍只是個說法,其實還是要換著打的,只不過這一批打過了,就要和生產建設兵團做交接,換來另一批使用。

    這其中當然還有很多細節,比如禁衛軍方面每次接收軍械都要仔細檢查,要不然到時候訓練損毀是要記賬的;生產建設兵團方面也一樣,每一支槍都得仔細檢查,否則一旦沒有當麵點清,下一次給禁衛軍的時候人家發現不對自然不收,那這賬就記到生產建設兵團頭上了。

    由於雙方現在沒有真正的上下級關係,那麼平時當然都會為了自己的利益盯緊對方,如此一來也就達到了高務實的期望,形成了他希望的“互相監督”。

    利益的驅動力在這個時代顯然百倍於所謂的“責任”、“榮譽”,高務實寧可讓他們因為利益而互相監督,也不指望他們能認識到什麼國家責任、民族大義。

    生產建設兵團方面是由勳貴掌握的,而勳貴本身是皇權的延伸,五軍都督府的任何任免當然也都由皇帝決定,所以皇帝對他們來說,是真正的權力源泉。

    皇帝給了他們權力,他們回報以忠誠,同時還回報以金錢——即提供給禁衛軍的那些。

    然而高務實當時作為“協理京營戎政”,當然不能把自己給忘了,所以戎政侍郎就是代表皇帝監督生產建設兵團的。

    “監督”這個詞很有意思,尤其是在大明來說。

    巡撫監督一地官員,漸漸成了一地封疆;東廠提督監督錦衣衛,漸漸成了錦衣衛的上司。

    戎政侍郎監督生產建設兵團,當然也就實際上成了生產建設兵團的“一把手”。如此,再加上戎政侍郎對於禁衛軍司令有代皇帝行使的各項大權,所以京營的兩個部分實際上都掌握在戎政侍郎手裡。

    但戎政侍郎本身只是個文官,他的職務是皇帝任免的,而與其他聖旨一樣,這種任免需要內閣、六科的附署,於是文官集團也掌握了重要權力。

    為什麼京營改制這麼大的事,在文官集團內部遭到的反對聲音很小?原因就在這裡了——文官集團是受益方,通過這次改制,文官集團徹底凌駕在了武臣包括勳貴集團的頭上。

    但這就有兩點很奇怪了:一是高務實本身並不贊同“文視武如狗”的模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二是勳貴及武臣集團為什麼沒有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