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1214章 聯名信

    就在高務實越來越擔心黃芷汀生產安全的時候,來自定南的消息格外讓他緊張。

    這天下值,剛回到昭回靖恭坊的狀元第,便有家丁告訴他說定南急報到了,一下子讓他緊張起來,匆匆進了書房。

    看著案臺上火漆完好的特製信封,高務實深吸一口氣,小心翼翼地打開來一看……

    嗯?

    不是生孩子那檔子事?

    高務實整個人又像是洩氣,又像是鬆了口氣,往太師椅上一屁股坐下來,毫無形象地往後一攤,以手扶額,小聲嘀咕道:“這個時候寄什麼政務報告,嚇死老子了。”

    不過說是這麼說,政務報告也是要看的,他平息了一下心情,這才坐直了身子,將報告打開來看。

    這一看就愣了。

    由黃芷汀本人領銜,南疆一大批重要人士附署的一封宛如奏疏的東西擺在他面前。其大意很簡單,就是他們認為柬埔寨王國不應該保留。

    這就很奇怪了,你們關心這個幹嘛?這不是明顯有悖於我之前架空王室、暗中執政的思路嗎?

    高務實頓時皺起眉頭來。

    他之前的計劃之所以總要架空王室而不廢黜,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從維持當地穩定考慮,因為這些王室畢竟是當地人的代表,讓他們掛名統治,底層的本地人就不會太過於抗拒,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統治成本。

    這個思路是從原歷史的西方殖民者那裡學來的,不過高務實也沒有打算一直學,因為他還有他自己的後半部分計劃。

    按照他的計劃,這種“間接統治”是有期限的。確定這個期限的條件很簡單,不是說京華實際佔領了某國某地多少多少年,而是一個確切的數據——人口比例。

    高務實的想法是,當漢人(其實包括僮人等在內。在京華統治區,這些大明國內的少數民族被整體歸納為漢人)和“歸化漢人”佔據該王國的人口一半以上,就可以開始著手準備廢黜王室了——當然,一般來說會考慮“禪讓”這種看起來比較溫和的手段。

    不過在高務實的計算當中,這個時間的到來應該會比較晚,因為即便是漢化程度最高的安南,高務實都認為至少需要二十年才能達成這一條件。

    畢竟,僅僅現在安南的版圖之中,本土安南人就超過五百萬了,而京華提高“漢人”比例的手段畢竟也有限,主要是移民和歸化漢人。

    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從他拿下安南開始計算,二十餘年的時間正好可以“培養”出一代人來,這一代人是在京華的“全覆蓋式文化入侵”環境下長大的,他們對漢人、對京華的認同感會遠遠超過他們的父輩、祖輩。

    當這一代人成為社會主流,尤其是成為京華的穩固“兵源池”之後,京華就可以完全不畏當地人可能出現的反抗了。到那時,取代早已漸漸隱退幕後的王室,也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高務實的風格是一如既往的,他不是楊廣,不會想著三年五年修一條大運河,然後動搖自己的根基,牆倒眾人推。

    就像他指揮作戰一樣,他一般不考慮出什麼奇兵,而更願意穩紮穩打。花二十年時間來給自己的民族擴大出一個王國大小的穩定版圖,有什麼不能接受的呢?

    更何況這些王國的“同化”工作又不是一個完成了再接著做下一個,他們前後相差的時間並不大,最終完成這一計劃的時候,也可能是“接二連三”的。

    移民加“歸化戶籍制”,有個幾十年的時間,當地人就一定會成為少數派,甚至搞不好會直接消失——其中大一部分已經“歸化”成漢人了。

    而且這種歸化還是一種優勝劣汰的手段,優秀的人歸化為漢人,剩下的麼……消亡也是正常的嘛。

    正常消亡總比搞種族滅絕來得好,至少高務實可以問心無愧了:我不是沒給你們機會,不是沒給你們選擇的餘地,但你們就是不肯進步,就是不肯努力,我有什麼辦法?我也不能給你們換血、換腦啊。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除了以上這個原因之外,高務實沒有考慮過廢黜當地王室的另一個原因就更加“現實”了。

    避嫌。

    他畢竟還是大明之臣,對方畢竟還是大明的藩屬國,他高務實以大明臣子的身份廢黜大明藩屬國的國王,這在法理上也說不過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