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287章 輔弼(卅五)貨幣霸權

結合兩件事,可以看出這件事的重大。一件是靖難之役成功之後,朱棣直接將朱允炆的年號“建文”給廢棄了,並將以建文為年號的四年全部換成了洪武年號。

因此,洪武年號本來只有三十一年,最後卻變成了三十五年。這樣就表示朱棣的“永樂”年號是直接繼承自朱元璋的“洪武”年號。洪武年號鑄造了洪武通寶,中間的建文年號沒有鑄錢,因此他鑄造永樂通寶就可以向世人昭示,他朱棣才是洪武皇帝的合法繼承人。

朱棣鑄造年號錢永樂通寶,表面上看雖然打破了朱元璋的禁錢令,但在實際的貨幣流通中,朱棣還是繼續推行朱元璋制定的流通使用紙幣的政策。因此,他所鑄造的永樂通寶錢根本就沒有在國內流通使用,反而是都賞賜給了國外的朝貢使團。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朱棣鑄錢的目的是政治上的考慮,而不是經濟上的需要。

另一件是朱棣登基之後,立馬派出鄭和率領龐大的使團出使海外,“通好他國,懷柔遠人”。他的目的就是向世人宣告,他才是大明王朝的合法天子。

實現這一目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他的年號錢來賞賜沿途各國。因此,在鄭和的七次航海中,從永樂七年十月第三次開始,所攜帶的都是大量的永樂通寶錢。這也是朱棣於永樂六年在京師南京,接著又於永樂九年在東南沿海四省大量鑄造永樂通寶錢的原因。

大量的錢幣撒出去之後,必然會招來更多的朝貢使臣。永樂一朝,僅泛海而來的國王就有四位,其中三位還留葬在了明朝。為了接待朝貢使臣,朱棣又在福建、浙江、廣東分設來遠、安遠、懷遠三個市舶司,在京師則設會同館以國賓待之。另外還設置了四夷館,負責翻譯各國及少數民族語言文字。這些使臣都不會空手而歸,而賞賜他們的多半都是永樂通寶。

正是由於鑄造永樂通寶的目的就是供鄭和船隊去海外宣揚國威,以及賞賜朝貢使臣,懷柔遠人。所以就導致了它不在國內流通使用,於是在後世,永樂通寶在國內出土發現的數量很少,在明清時期的錢幣窖藏中更是難得一見,但在海外卻有大量發現。

20世紀70年代在東沙、xsQd的水下考古中,發現了被認為是鄭和下西洋船隊的沉船所遺下的銅錢,其中永樂通寶錢的數量極其巨大。據統計,僅xsQd第一次清理的80706枚古錢中,永樂通寶就有49684枚,佔62%;第二次清理的能看清文字的1995枚銅錢中,永樂通寶多達1215枚,佔61%。在東沙群島清理的錢幣中,永樂通寶也比大中通寶、洪武通寶多得多。

永樂通寶不僅在南海的西沙、東沙群島大批量發現,在環印度洋周邊的國家和地區也是隨處可見。譬如從肯尼亞、坦桑尼亞到阿曼、伊朗,從斯里蘭卡、印度到泰國、馬來西亞,都有大量的永樂通寶錢出土發現的記錄。

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永樂通寶錢是明朝所構建的東亞朝貢體系中的通用貨幣,在中國主導的有等級秩序的東亞朝貢體系中,無疑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鄭和下西洋的深入,大量的永樂通寶錢成了東南亞各國的通用貨幣,由此開啟了永樂通寶風行亞洲的旅程。

而與東南亞地區相比,永樂通寶錢在日本發揮的作用更大,影響也更為深遠。這是因為在明朝進入永樂盛世的同時,當時統治日本的室町幕府也迎來了足利義滿統治的全盛時代,並且還加入了明朝所建立的東亞朝貢體系。

元朝初年,忽必烈兩次東征日本都以失敗告終,中日之間斷絕了官方往來。後來的朱元璋因為懷疑日本人與宰相胡惟庸勾結,企圖篡奪皇位,因此對日本始終保持警惕。中日兩國這種互不信任的緊張關係,最終是被室町幕府的第三任將軍足利義滿於1399年以嚮明朝稱臣的方式給緩和了。

注意,敲黑板了啊,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這是日本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正式向中國稱臣,所以這件事在日本歷史上也是一件非同尋常而且頗有爭議的事件。後世很多日本人,尤其是日本右翼人士是很不樂意提及此事的。

那麼,足利義滿為什麼要嚮明朝稱臣呢?當然是為了與中國開展貿易,而貿易的目的則正是希望獲得中國的銅錢。

誒?鑄錢而已,日本為什麼自己不鑄造,非要用中國的銅錢呢?

這個問題本來需要從唐宋時期講起,但這裡還是不細說了,簡單總結就是八個字:材料有限,技術不佳。

總之最後,隨著大量的宋錢、明錢流入日本之後,對日本的貨幣經濟、地租以及賦稅制度都產生了重要影響。譬如日本由此前盛行的以物易物的實物貨幣形態,逐漸發展為以銅錢為主要的流通手段。不僅官方和民間的買賣廣泛使用銅錢,而且土地、房屋的出售或抵押也多以銅錢形式支付。

另外,日本由實物地租加速向貨幣地租轉化,銅錢成為地租的主要支付手段。在自然經濟條件下,封建莊園的地租原來主要是通過大米等實物來支付,後來隨著貨幣經濟的發展,眾多領地分散的莊園主紛紛開始徵收貨幣租稅,使用銅錢繳納地租日漸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