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287章 輔弼(十六)二選一


                 李如梅這點事不過是一支小小插曲,幾位老帥大帥寒暄完畢,就該進入正題了。

  作為如今大明軍方真正一言九鼎的大佬,高務實不僅身份特殊、履歷完美、戰功赫赫,更關鍵的一點在於:他能夠決定大明任何一支軍隊的未來——無論好壞,都在高務實的一念之間。

  怎麼做到的呢?因為他有皇帝的支持和對對大明財權的有力控制。

  打造一支強大的軍隊很難,敗壞一支曾經強大的軍隊卻很容易。在這支曾經強大的軍隊被敗壞之後,還想要重新讓其恢復到全盛時期的模樣,甚至更勝以往,那就是難上加難了。不過難的地方雖多,最難的地方倒是可以確定,歸根結底都在經濟。

  檢閱禁衛軍,這是高務實下達的命令,讓禁衛軍上上下下忙了半天。現在架勢擺好了,高務實卻只是帶著二位老帥簡單視察了一番,甚至沒有要求禁衛軍各部進行簡單的操演。他自己的解釋是:“臨時檢查所要看的,是禁衛軍能否在規定時間內做好出徵準備,而不是來考校各鎮技戰術訓練成果。”

  然後,他就吩咐麻貴解散了檢閱式,去到白虎節堂開起了高級軍官會議。所謂高級軍官會議,意思是出席會議的將領最低都是一標協統——在禁衛軍能做到協統的,在地方上最低也是個副總兵。

  會議一開始,高務實就用一句話把幾乎所有與會將領問懵了:“禁衛軍之制若推行於天下各鎮,諸位以為如何?”

  這一問太突然,以至於大家都很懵,各人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覷,半天沒人敢接茬。最後還是麻貴這位現任司令沒法裝死,輕咳一聲,試探著道:“元輔,禁衛軍乃天下精銳,其強無人不知,但其花費……若推行天下各鎮,末將擔心……”

  高務實笑了笑,不知有意無意地瞥了李成梁一眼,道:“禁衛軍是靠京營生產建設兵團的財力支撐,若此制度推廣全國,各鎮自然也是要與京營看齊,區分戰兵與生產建設兵團的。就是不知道各地總兵、都司會選戰兵呢,還是會選生產建設兵團呢。”

  這話說得其實就有點直白了:我要把京營軍改的模式推廣到大明全國各鎮,戰兵單列出來只管訓練和作戰,其餘軍戶全部編為生產建設兵團,負責各自的軍鎮戰兵供給。現在我找你們來開會,是因為你們來禁衛軍前都是邊軍將領,你們覺得自己家族會選擇執掌戰兵還是生產建設兵團?

  高務實這一問多少是有點強人所難,畢竟對於武將世家而言,這兩樣我本來都是一手控制的,怎麼現在就非得二選一了呢?

  然而高務實必須讓他們選,必須讓大明全部的武將世家都來選擇一次。這就必須說到後世很多人對古代財政的一個理解誤區。在很多人眼裡,國家動員力等於財政收入,也就是等於稅收,而軍費的主要來源就是稅收。其實不然,這只是現代“正常國家”的情況。

  這種國民向國家交錢,國家再反過來向國民購買物資、勞動、兵役的動員體系,是以發達的商品經濟作為社會基礎的。在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作為經濟基礎、缺乏貨幣與商品的封建社會,以信用貨幣為核心的現代動員體系其實並沒有存在的社會基礎。

  比較符合封建社會實際的公式是,國家動員力等於徭役加稅收,再加其他財政收入。

  徭役包括勞役和兵役。通俗點說,就是國民不要工資替國家免費幹活、當兵。大多數封建社會的經濟以“看天吃飯”的傳統農業為主,具有自給自足和季節性勞動兩大特點。因此封建社會的主要國民——農民,最缺的是貨幣,最富裕的是時間。因此,讓農民奉獻時間作為主要“納稅”模式,替國家免費幹活、當兵,是符合當時社會實際的。

  古代徭役中的兵役相當於現代的“義務兵役制”,這種軍事體制在“軍事裝備”方面的典型特徵就是《木蘭辭》中寫到的“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你看,不僅沒工資,甚至連馬匹、武器等很多軍事裝備都得自己花錢買。事實上,大名鼎鼎的唐代“府兵”,出征時不僅要自備馬匹和大部分兵器,甚至連軍糧都得自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