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287章 輔弼(五)

  “好事?”朱翊鈞一時不太能理解。

  高務實道:“自然是好事。他們一旦西逃,總得要有個落腳處吧?但戰敗之後損失太大,估計也逃不遠,如此只能就近搶奪別家草場……那就是哈薩克、布哈拉、希瓦三國的麻煩了。呵,這幾方力量一旦鬥了起來,我大明朝廷可不就有了重整西域的時間?”

  聽了這話,朱翊鈞立刻轉憂為喜,大笑道:“好好好,還是日新想得周全,這般驅虎吞狼確是上策,比斬草除根還妙!”

  高務實微笑不語,但朱翊鈞說到這兒似乎想起什麼事來,眼珠一轉,朝高務實問道:“說到斬草除根……你現在知道你那乖兒子在吉大港做了什麼吧?如何,是不是如朕所言?”

  朱翊鈞當時說高淵在南疆做了一些事,事情本身做得不錯,但高務實給他取名為“淵”的寄望卻可能是落空了。

  朱翊鈞理解的“淵”,大概是性格方面比較沉靜。這也不奇怪,高務實的性格在他看來就是少年老成,成年後則是更加沉穩,突出一個謀定而後動。所以他認為高務實給長子取名為“淵”,就是一種希望兒子“深肖乃父”的寄望。

  然而,高淵卻在吉大港“殺俘萬餘”,這件事當然就證明高務實的寄望落空了。這小子壓根就不“沉靜”,反而殺伐果決得很,比他老子的煞氣重多了。

  不過高務實現在反倒是把前因後果乃至相關的一些問題都想明白了:首先,錦衣衛肯定在南疆佈下了一些人手,但是這些人應該沒有進入太高層面,因此皇帝得到的消息並不全面、也不深入,是以不知吉大港那件事其實是高璟的首尾,而高淵只是在猶豫中不曾及時制止,顯得像是默認了,或者乾脆就是主導了這件事一般。

  其次,朱翊鈞對於這件事並沒有什麼反感,只是單純覺得高淵這小子煞氣挺重,這從他三番兩次強調高淵“其實幹得不錯”就能證實。

  當然,高務實雖然未必同意皇帝的看法,但是倒也能理解——大明對外以剛聞名,成化犁廷這樣的事在大明不僅不會被士林輿論抨擊,反而是會被大力讚頌的。

  歸根結底,大明的社會輿論底層邏輯是建立在對蒙古復仇的基礎上的,泛化開來就是強烈的華夷之辯思維——瞧瞧蒙古人當年乾的好事,可見華夏之外皆蠻夷,對這些蠻夷萬萬不能心軟。

  最後,皇帝對高淵似乎也有一點隱隱的擔憂:這小子將來可是要繼承高務實各種遺產的——包括政治遺產、財富遺產乃至軍事遺產。他這般煞氣沖霄,等將來繼承如此雄厚的遺產,可不會鬧出什麼事來吧?

  問題雖然高務實都想明白了,但現在皇帝問起,自己該如何回答呢?——

  感謝書友“書友20180712195517273”的月票支持,謝謝!

  ps:今天回來稍早,補1k欠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