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284章 總百揆(卅八)交底





既然說了“山西三鎮”,那就繼續說除了宣大之外的山西鎮吧。山西鎮也叫太原鎮,東起真保鎮長城,西至黃河邊的偏頭關。由於山西鎮位於大同、宣府兩鎮長城的內側(南邊),故又稱為內長城。主要作用是防止外長城防線被突破後敵軍長驅直入。





作為第二道防線,山西鎮的兵力相對較少,崇禎時期駐軍兵力5.3萬人,現在也沒高出多少,大概6.5萬-7萬左右。





然後是延綏鎮,其東起黃甫川堡,西至花馬池,全長一千七百餘里。永樂時期駐軍兵力2.5萬人,崇禎時期駐軍約4.5萬人。當前的兵力也介於這兩個時期之間,約莫3.7萬人,不到4萬。





固原鎮東起延綏鎮饒陽水堡西界,西達蘭州、臨洮,全長約一千里。這一鎮要單說一句,大明初期,西北地區只設了延綏、寧夏、甘肅三鎮,但由於戰線太長,距離較遠,一旦遭遇戰事,三鎮之間無法做到遙相呼應,因此在弘治年間又新增了固原鎮。





該鎮兵力在崇禎時期是近6萬人,現在也差不多是這個數。之前布日哈圖襲擊甘肅之初,朝廷思來想去也沒派坐鎮固原的三邊總督李汶出兵支援,有一方面原因便是固原兵力並不算多,而且他們作戰相對較少,高務實有點懷疑固原鎮的戰鬥力。





寧夏鎮東起花馬池,西至寧夏中衛喜鵲溝黃河北岸,全長約兩千裡。永樂時期駐軍兵力約7萬人,崇禎時期駐軍兵力約2.5萬人,目前的兵力是約3萬餘——因為高務實平定西北之亂以後,這片地區和鄂爾多斯部都受到極大震懾,所以現在駐軍兵力不必太多。





最後就是本場主角甘肅鎮了。甘肅鎮東南起自後世蘭州的黃河北岸,西北至嘉峪關討賴河一帶,全長約一千六百里。永樂時期駐軍兵力約9.6萬人,崇禎時期駐軍兵力約4萬人,而目前兵力約6萬餘,不到7萬。





之前說過,甘州作為甘肅巡撫駐地,乃是甘肅兵力最為聚集之處,但也只是堪堪達到三萬人兵力。那麼,長達一千六百里“城市帶”上的其他地方各自還能有多少兵?除了“肅州+嘉峪關”之外,其餘各城沒有一個是常駐兵力達到“萬”這個規模的。





王庭撰飛快看完,仔細記下,然後深吸一口氣,試探著問道:“日新告訴我這些,是希望我確保這些地方的安全?”





“嗯?不,自然不是。”高務實大搖其頭,道:“說來你可能不信,我對自己有多少錢早就不怎麼在意了,否則我也不會時不時搞出一些幾乎只有京華夠得著資格要繳的稅。





我告訴你這些,是想說以上地方屯駐的家丁都是你到了甘肅之後可以調用的。這話我也和劉綎說過,但他是前線指揮,即便要調動也只會調動離他最近的一些,就好比這次的威虜堡。他是因為奇襲需要經過威虜堡,這才順便調用這批人。





我如今授權給你,則是希望你不要把這些人當做我的私兵,該用便用。此次西征意義重大,目標也比你如今知道的要大得多,但朝廷因為後勤制度問題,能夠調動的經制之軍卻很有限,所以我給你的這些兵力你要充分利用。





這些人久駐甘肅,已經適應當地環境,各場礦、倉庫、馬場等處本身也有充足的糧食和軍械火藥庫存,你用他們的時候,後勤壓力會遠比朝廷經制之軍要小得多……蓮塘,聽明白我的意思了嗎?”





“庭撰明白。”王庭撰拱手正色道:“舍家為國,天下無第二人也。”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seamChe”、“doni”的月票支持,謝謝!





(本章完)





手機用戶請瀏覽wap..org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