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283章 正國本(卅二)真實目的



            高務實對於劉馨的這個提議十分心動。

這個提議的根本核心,其實不在於什麼甲種、乙種這樣的名稱,而是在於軍事編制的規範化分級制度,以及與其分級相匹配的規範化裝備提供與待遇提供體系。

說人話就是,你是甲種軍,那我就給你最大的編制、最好的待遇,同時我也要求你必須經歷最嚴格的訓練,在戰爭時充當尖刀部隊,送去最嚴苛的戰場作戰,並且要求你打出最大的戰果;

你是乙種軍,那我就給你次於甲種軍的編制,相對正常的待遇,同時你也要經歷正規的訓練,在戰爭時能夠充當軍隊主要正規力量,能完成一支軍隊在在戰場上絕大多數正常任務,與一般性敵軍作戰不落下風;

劉馨只說了“甲等”、“乙等”,但剛才說過,她這話的核心是“軍事編制的規範化分級制度”。實際上按照大明當前的情況來說,高務實知道大明肯定不止分個甲、乙,丙種軍鎮乃至丁種軍鎮都是需要存在的。

那麼,丙種軍的要求相較於乙種軍自然等而下之,丁種軍則又相當於丙種軍等而下之。

大概來說,甲種軍屬於尖刀部隊,至少是九邊某一鎮的核心精銳,比如南軍戚家軍、遼東李家軍、大同麻家軍、宣府馬家軍、四川劉家軍這一檔次。

這些軍隊的特點就是裝備在一鎮之中絕對頂尖,對外作戰之時往往能“一打二”、“一打三”甚至更加誇張一些;

乙種軍屬於正規主力,即相當於近些年來完成了換裝之後的九邊野戰部隊。大致上可以看成高務實每次領兵時帶走的那些軍隊,擁有較高的戰鬥意志、較好的軍紀與待遇、較強的野戰作戰能力。

當然,這些軍隊裡頭也有強軍,如打出過數次亮眼戰績的張萬邦所部。作為同屬大同的將門家丁軍(大同鎮陽和衛),張萬邦所部的戰鬥力不比相同人數情況下的麻家軍弱。

至於為什麼“張家軍”仍然不及麻家軍,那是因為張家崛起晚,底蘊和家族資本還差了些,所以張萬邦所部的規模相比麻家軍就小多了。張家全族能拿出來的只有六千人左右,他本人一般統帶三四千上下。

麻家軍現在什麼規模?麻家全族的總兵、參將、遊擊有好一熘兒,湊在一塊兒有高達三萬餘家丁軍,這就叫底蘊。

相應的,之前或多或少提到過其他頂級將門的實力。如這樣戰鬥力第一等的將門家丁軍,遼東李家有約四萬人,且是騎兵為主,因此人家是頭號將門;宣府馬家有約兩萬五千人,也是騎兵為主,所以人數略少;四川劉家軍約三萬人,因是南軍,所以騎兵較少。

不過這裡要單獨說一下劉家軍,他家的局面有一點很關鍵,就是西南方面的將門規模遠不如九邊那樣又多又強。整個西南諸省,只要你不把雲南沐家當成將門來算,那麼劉家就是毫無爭議的西南將門第一家,壓根沒有對手,完全鶴立雞群。

劉家父子兩代在西南打出的名頭不必多說,完全是打遍西南無敵手的金字招牌。在西南諸省乃至緬甸等邊外各地區,光是立起一個“劉”字大纛,可能就要頂兩萬大軍的威懾力。

戚家軍則是個特例,人數很難按照其他各大將門的標準來計算。這是因為戚繼光多年來的目的就不是擁兵自重當將門,他一直以來的理想都是為朝廷練兵,把所有他能訓練的軍隊都訓練得有戚家軍一般的戰鬥力。

這樣一來就導致一個問題,即一直直屬於他(他之後是戚金)統帥的嫡系部隊始終不多,最高的時候也就六千人(包括現在)。

但是,如果要算廣義上的戚家軍就麻煩了,因為從戚家軍走出去,到全國各地領兵的將領有好一熘兒,他們去領兵的時候往往也會從戚家軍裡帶走一批人,然後到了地方又自己招募一批人,你說這些人到底算不算戚家軍?

如果不算,那麼戚家軍總共就只有六千人,現在基本上都在戚金的麾下;如果要算,那戚家軍不說十萬也有八萬,屬於是真·天下第一將門了。

當然,一般是不這樣算的。所以,戚家軍的確算是將門裡的一個特例。

高務實覺得,假如按照這樣的編成方案,以上這李家軍、麻家軍、馬家軍、劉家軍與戚家軍,應該都要作為第一批的“甲種軍”來編制。而且,出於某些考慮,甲種軍一開始不宜編制太多,要給與後續一些乙種軍升級進入甲種軍的空間來激勵乙種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