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282章 宮裡宮外(圓七)岑凌與香料(7K)

    岑家移鎮之後,以上這些產業並不會被白白收回,京華與岑家做了一些交易,過程很細碎複雜,就不仔細列出了。總之,岑家交出控股權,但依舊每年都能從中獲得不少收益。

    思想已經完成躍遷之後的岑家,在抵達亞齊之後立刻開始了經濟改革。

    之前說過,亞齊在後世盛產石油、天然氣、金銀礦、橡膠、香料和木材,這其中石油、天然氣和橡膠暫時不必想了,但金銀礦、香料和木材都是岑家能好好經營的項目。

    尤其是金銀礦和木材,一個屬於礦業,一個是林木加工,都是岑家的“老本行”,屬於不必過多培訓,找到地方就能上手開工,自然發展不錯。

    岑凌的主要著力點因此被放在香料這一塊。香料不同於植物葉片的香草,是從植物的樹皮、根、花蕾、樹膠與樹脂、種子、果實或柱頭獲取的部分,具有稀有的油精和油脂體的高度揮發性化合物。因此,香料產業其實並不只是摘收果實那麼簡單,其中還是有一些技術性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香料貿易可不僅僅是去和歐洲人做,阿拉伯人、印度人也是大客戶,當然最大的客戶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其實是大明。

    如果說哥倫布大航行開啟了西方對東方香料的探索之旅,那麼早在地理大發現的千年前,亞洲香料貿易已經開啟了內循環。

    中國自漢代時期便已有南海諸國的香料進口,到宋元時期達到鼎盛,並延續到明清時代,不過“香料”一詞的記載直到南宋才出現。

    在此之前,以及此後的若干年中,中國典籍將沉香、乳香、丁香、肉豆蔻、胡椒等帶有香味的南洋進口植物統歸於“香藥”一類。

    實際上,這與香料的藥用價值不無相關。宋元以前,這些南洋進口香料多作藥用。到宋元時期,香藥應用於飲食的記載才逐漸增多,而直到明中葉以後,胡椒、蘇木、丁香、檀香、豆蔻等香藥,才作為調味品迅速充斥日常飲食。

    因此後世有學者表明,“香料”與“香藥”的涵義基本重合,其微弱的區別可能是,“香料”多具有調味功能,“香藥”則更重在藥用價值。故,古代中國香料貿易包括了“香料”與“香藥”兩大品類。

    中國自身缺乏香料資源,依賴於與南洋國家的貿易。在香料、香藥名目中,丁香、肉豆蔻、胡椒、檀香和龍腦香等,均產自古代南洋地區。

    其中,丁香和肉豆蔻甚至在十七世紀以前僅在南洋的特定島嶼上生長。比如說,丁香採摘自丁香樹,丁香樹僅生長在摩鹿加群島;肉豆蔻和肉豆蔻幹皮則產自肉豆蔻樹,生長於班達諸島。因此,丁香和肉豆蔻極為珍稀。

    相比較而言,胡椒、檀香和龍腦香等較為普遍。蘇門答臘和爪哇都有胡椒生產中心,產地多達25處左右。而檀香和現稱天然冰片的龍腦香,在蘇門答臘島和加里曼丹島都有產出。

    在中國古籍的記載中,產自古代南洋的香料品種更為豐富。

    宋代趙汝適所著《諸蕃志》便記錄說,三佛齊“土地所產,玳冒、腦子、沉速暫香、粗熟香、降真香、丁香、檀香、荳蔻”;

    闍婆國“出象牙、犀角、真珠、龍腦、玳冒、檀香、茴香、丁香、荳、蓽澄茄、降真香、花簟、番劍、胡椒、檳榔、硫黃、紅花、蘇木、白鸚鵡……”

    到了明代,亦有多處記錄古代印尼所產香料品類。其中,《西洋朝貢典錄》載,“(三佛齊)其土物多黃速香、黃蠟、降香、沉香”。

    《瀛涯勝覽》載爪哇國“土產蘇木、金剛子、白檀香、肉豆蔲、蓽撥、斑貓、鑌鐵、龜筒、玳冒”;舊港則“土產鶴頂鳥、黃速香、降真香、沉香、金銀香、黃蠟之類”。

    古代商業比較簡單,往往是需求產生市場,而現代商業則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做法,叫做創造需求、打開市場。

    本書前文有述,大明早年的朝貢貿易,因為皇室壟斷的原因導致天下官民怨聲載道,此後隨著海禁,大明國內對香料的“需求”急劇萎縮。這種萎縮其實根子上不是需求萎縮,而是由於不準進入而使得民間只好放棄。

    隨著高拱開海、高務實擴大貿易,大明民間對香料的需求在這些年快速回升。然而高務實尤嫌不夠,因為他知道大明一貫的問題很明顯,它是官府窮而民間富,事實上民間是有基礎“提振消費”的。

    於是,京華這些年在大明國內想方設法擴大香料銷售,其中包括時不時來個“每月半價日”之類商業模式上的降維打擊。於是,香料市場在大明國內日益擴大。

    這就給岑凌創造了良好的“時代紅利”,雖然蘇門答臘沒有最珍稀的丁香和肉豆蔻,但胡椒、檀香、龍腦香這些卻可謂是產能充足。

    於是在岑凌的親自關切下,亞齊的香料產業蓬勃發展,不僅大幅擴張了對大明的出口,還因為地理優勢行銷印度、阿拉伯地區,甚至西班牙、葡萄牙人也是他的大客戶。

    二十年前還在玩自給自足那一套的岑氏土司,現在竟然成了“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這讓糧食產量一時半會提升不上來的亞齊對於香料貿易十分重視。

    香料貿易的出貨地既然是南洋諸島,那當然就得重視來來往往的船隻、船隊。但南洋各島的船舶製造業卻很拉胯,岑凌也不敢染指這個京華起家的主要行當,於是只好請南洋艦隊在亞齊專門安排了一支分艦隊作為海上警戒力量。

    荷蘭人第二次派往南洋的內克艦隊,這次就是碰上了南洋艦隊亞齊分艦隊的攔截。

    說攔截其實過分了點,因為亞齊分艦隊當時本來只是例行檢查,他們以為來的是西班牙人——尼德蘭革命之前,荷蘭與西班牙畢竟是一家嘛,所以此時荷蘭艦隊從某些細節上來看,還是帶著濃濃的西班牙範。

    這一檢查才發現,來者不是西班牙人,而是一個自稱從西班牙“殘酷統治之下艱難獨立而出”的小國荷蘭人艦隊,而他們的目的倒是簡單:買胡椒。

    然而目的簡單不代表就能隨便放行,因為之前的協定裡有一條:京華將南疆與歐洲的香料貿易特權授予卡斯蒂利亞王國(西班牙主體,並獨享海外經營權的一部分)與葡萄牙王國,不與其他歐洲國家直接交易。

    黃止汀剛才所批覆的正是南洋艦隊因此上報的這一意外。而高務實之所以立刻做出扣押決定,也是出自於此。

    那麼問題來了,所謂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那麼高務實為何如此守信呢?

    道理很簡單,因為時移世易,高務實現在打算幫一幫西班牙人了。

    ----------

    感謝書友“曹面子”、“這吃棗藥丸”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曹面子”、“阿勒泰的老西”的月票支持,謝謝!

    ps:昨晚3k還是沒弄完就睡著了,今天白天摸魚搞了下,又覺得沒法斷章,乾脆湊整一起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