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282章 宮裡宮外(卌四)宸翰與意外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高務若是如何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去了新鄭的,此時暫且不說,卻說大年剛過,高務實又再次忙碌起來。

    首先是高淵南下。作為高務實的嫡長子,偌大京華的繼承人,他的首次獨當一面顯然是京華內部近期最震撼的一件大事。

    從京華總部的秘書處、內務部,到海上始發地的天津港,以及沿途他可能停靠的一系列京華私港,各處各部都無不做好了喜迎大少爺位臨指導的準備。

    當然,高淵這邊提前給出的停靠點並不多,從天津出發後將停靠上海港、廣州港、金港,然後抵達定南港。

    沒錯,他雖然是要去勃固,但南下的海路只到定南港。到達定南港之後,他將會在定南代表父親高務實檢閱南洋艦隊,然後乘坐南洋艦隊旗艦繞行龍牙海峽,途中仍代表父親高務實檢視虎州、龍牙二城(即新加坡、馬六甲),最後抵達勃固王國的大光港——大光就是後世的仰光。

    按照之前的計劃,高淵出行是故意放在黃止汀南下之前的,為的就是給他單獨面見南疆主要部下的機會。黃止汀對此既欣慰又多少有些擔心,不過在送別之時仍然表現得很是自如,甚至在旁人眼中還有些嚴肅,當眾交代了幾句。

    其中一句是:“既是代父訓閱,便當時刻謹言慎行,莫要失了汝父威嚴,你可明白?”

    高淵回答:“母親放心,孩兒省得。”然後便在騎丁護衛下往天津而去。

    可能有人要問,高務實難道沒來送一送兒子嗎?的確沒來,因為世家大族根本沒這規矩。只有兒子送老子出行是理所應當,斷無老子送兒子的道理,這和後世基本上算是反過來。

    再說,高務實就算不把這規矩當回事也沒用,因為他在這天可比黃止汀母子更忙。

    這天是皇嫡子的滿月,內閣諸位閣老都得去送賀表,而皇帝肯定還會回賜一些東西什麼的,然後閣老們又要謝恩,總之有得麻煩。

    當然,這些都是禮儀上的工夫,對於早已熟悉流程的閣老們而言只能說繁複,卻談不上忙碌。真正忙碌的還有其他事,比如朝鮮內附之後第一批王室成員即將抵達京師,內閣今天要開會討論一下用什麼禮節來接待。

    這種事看起來不重要,其實還挺重要的,因為接待的禮儀如何肯定會傳回朝鮮當地,當地的原朝鮮官員對此必然很敏感。

    如果朝廷用的禮儀較高,朝鮮安定的可能性就較高,反之就有辱朝的嫌疑,沒準會埋下隱患。但問題在於大明朝廷作為天朝上國,又不好隨意拔高禮節。

    這有三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其一,隨意拔高禮節本身於禮不符,不該是上國該出現的“失誤”;其二,眾所周知大明朝對藩屬國居高臨下慣了,這麼做嚴重不符合大明朝廷一貫的調性;其三,如果對朝鮮的恭順王拔高禮節,那萬一蒙古的順義王對此表達不滿,大明怎麼回答呢?

    哦,人家朝鮮被區區倭寇打得差點亡國,只是因為號稱小中華,你就對人家高看一眼。我右翼蒙古忠心耿耿三十年,為你提供良馬,隨你大戰數場,動不動就出兵數萬騎為你流血流汗,到頭來你居然輕視於我,天下間哪有這般道理?

    所以說禮儀絕非小事,必要的重視是應該的。不過這件事的商議最終還算順利,大體上的結果就是一應禮儀按照規矩來,但為了表現對朝鮮內附的欣賞與安撫,原本只需要禮部尚書出面迎接幾位王子的規格,被提高到由趙志皋領銜。

    趙志皋在內閣其實並不分管禮部工作,禮部本來是首輔王家屏負責的。但問題也在這裡,王家屏作為首輔,如果他領銜去迎接王子……這個面子就給過頭了。就算真有需要首輔出面迎接的人,那也只能是李昖本人到了才可以。

    過了一會兒,輔臣上賀表的賞賜來了。皇帝賜諸輔臣燒鵝、滷牛肉、時蔬並御酒,又賜諸輔臣辰翰各一幅。

    其餘輔臣所得辰翰均為四字,一幅。高務實所得的辰翰卻有些不同,算起來應該是兩幅,或可當做對聯。上聯是“爾惟鹽梅”,下聯是“汝作舟楫”。

    這兩句都出自《尚書·說命》:

    “若作和羹,爾惟鹽梅。”意思是“如作羹湯,你就做鹽和梅。”鹽、梅指的是國家所需的賢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