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281章 朝歸倭附(圓七)言語交鋒

    稱呼有時候挺能說明問題,比如稱高務實“日新兄”,一般來說意味著兩人不僅平輩論交,而且關係不錯……至少表面關係不錯。

    不過這裡有一點需要說明,那就是按照古人的傳統,除非是家族血親,否則稱“某兄”並不一定非要對方的年紀大於自己。

    其實都不必“古人”,舉一個比較近的例子:常凱申大隊長寫給東北張少帥的信中就常常稱對方為“兄”,反而自稱為“弟”——眾所周知,常凱申比張少帥可是大了足足14歲的。故,古人這個稱對方為“兄”而自稱為“弟”的做法,主要是出自自謙。

    當然,“日新”是號,如果關係更親密一些,亦或者在更加私人的場合,則可以稱呼為“求真兄”,把號換成字。

    不過,“務實兄”就不行,因為直呼其名很不禮貌,而既然你都直呼其名了,偏偏又加一個“兄”的敬稱,那就太不倫不類了。

    這裡有一個獨特的例外,那就是皇帝稱呼高務實理論上是可以在任何場合直接叫“高務實”的,不存在不敬的問題,因為他是皇帝,天下至尊。

    當然,皇帝在高務實獲得表字以前才這樣稱呼,之後便一直是叫“求真”。等高務實修了日新樓,給自己取了號,皇帝也就改口叫“日新”了。

    這也沒問題,就像皇帝往往也會把做過他日講官之後又做到內閣輔臣的臣子稱作“先生”一樣,是皇帝自己要展現禮賢下士的表現,而他叫高務實“日新”則是表達二人關係親密無間。

    言歸正傳,如果不是稱呼“日新兄”,而是稱呼“日新公”,那就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高務實的地位遠遠高於對方,對方為了表示尊敬,必須頂格尊稱,即這樣的“號+公”模式,或者“姓+公”模式——那就是“高公”了。

    這裡的“公”並沒有明確的年齡限制,因為古人尊稱某人為“某公”之時,這個“公”可以有好幾種可能。

    例如對方是你的男性長輩,例如對方乃是士林前輩,例如對方文名顯赫,例如對方正代表朝廷,又例如對方本就是朝廷高官……等等,都可以尊稱其為公。

    高務實顯然名聲顯赫,而且也是朝廷高官,所以不管他究竟多大年紀,被稱一聲“日新公”或者“高公”都是毫無問題的。

    第二種,對方的地位並不一定遠遜於高務實,但由於兩人之間沒什麼交情,那麼出於禮貌,便應該互相稱呼對方為“某公”。

    高務實和沉一貫的確沒什麼交情,之前已經提到過,他倆原本有機會產生的交集的時期算起來應該是在翰林院時,但陰差陽錯之下,兩人其實沒打過幾次照面。

    照面都沒打過幾次,雙方又分屬不同的學派,平日裡自然是道不同不相為謀,那又何談交集、何談交情呢?

    前次申時行、王錫爵因故下臺,心學派一時無人可用,補了趙志皋和沉一貫進內閣,按理說這樣他二人和高務實成了閣中同僚,應該是有機會拉進關係,至少面子上夠互相之間稱呼一句“某兄”了。

    很可惜,高務實沒多久便率軍出征,跑到朝鮮打了大半年仗,今天剛好才回京,這關係自然也就談不上。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高務實與沉一貫之間實在談不上什麼交情,差不多也就是個點頭之交的水平,只夠互相稱呼一句“日新公”、“蛟門公”,或者“高公”、“沉公”。

    既然關係如此疏遠,互相之間當然也不能隨意亂開玩笑,尤其是開對方家中女卷的玩笑,那更是士林大忌。這一點,沉一貫不可能不知道,也不應該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但問題是沉一貫現在就這樣說了,這就很令高務實意外。這是因為此事沉一貫明顯不佔理,此刻自己無論是一言不發,亦或者當場拂袖而去,甚至當場翻臉呵斥,沉一貫事後在士林之中都要名聲受損。

    沉一貫在原歷史上就以名聲奇差聞名,但名聲差是因為他小肚雞腸而又結黨營私,再加上為人滑熘而不肯擔責,可沒有說他蠢笨的。

    雖說他現在的名聲也不咋地,但至少還沒達到原歷史上的“高度”,多多少少應該還是要愛惜一下,尤其不應該會因為開閣僚女卷身材的玩笑,而給自己本來就不太好的名聲中再添汙點。

    只一瞬間,高務實就判斷沉一貫這句話不是無心之言,也不是不顧後果,其中必有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