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279章 平倭(卌七)勳貴們說:跟了!

    第五軍團兩萬五千人,軍團長福島正則,福島是賤嶽七本槍之首,甚至還位在加藤清正之前,同為豐臣秀吉養子之一。

    因為福島正則的領軍能力很強,因此豐臣秀吉將嫡系軍團中人數最多的第五軍團充當預備隊,並將蜂須賀家政和長宗我部元親兩部精兵都加強給了第五軍團。換句話說,第五軍團本來是準備當救火隊用的,強不強也就不必多說了。

    第六軍團一萬五千人,軍團長小早川隆景,手下還有小早川秀包和號稱“西國無雙”的立花宗茂。小早川隆景手下這支軍隊整體實力相對弱一點,但立花宗茂作用很大,他的加入明顯提升了第六軍團的總體戰力。

    也正因為立花宗茂所部甚強,因此碧蹄館之戰時小早川隆景才讓他做攻堅主力——結果最後損失也最大。

    第七軍團三萬人,軍團長毛利輝元,該軍團是清一色的毛利軍隊,山陰山陽地區的毛利軍隊有多猛,可以問問當年的大內和尼子兩家。

    該地區素來盛產強兵,甚至後來日本的“鋼軍”第五師團,也是從該地區的廣島出來的——廣島後來吃蘑菇彈搞不好也有這個原因。

    不過毛利輝元來朝鮮主要是想撈好處,並不太樂意打硬仗,以至於第七軍團空有實力,戰績卻一般,然而反過來的好處則是受損也就不算特別大。

    第八軍團一萬人,軍團長宇喜多秀家兼任總大將,該軍團主要出自宇喜多直家帶出來的老兵,但由於秀家的身份特殊,所以也是豐臣嫡系,無論訓練還是裝備都很好,也打過很多仗,同樣是精銳。

    前文有述,由於宇喜多秀家希望自己也親自立下戰功,所以打了至少兩次硬仗,第八軍團損失也不小。

    第九軍團一萬一千人,軍團長豐臣秀勝,這個軍團有些特殊,因為它還是代表豐臣秀吉的本陣,所以徵朝之戰中其實很少上戰場,但作為跟隨豐臣秀吉起家的親衛軍,顯然不會差到哪裡去,最後損失也相對較小。

    勳貴們對照各種戰報和海貿同盟蒐集到的情報進行彙總比對,驚訝的發現這十五萬大軍在前次作戰中前後損失高達至少六、七萬!

    剛才已經分析了,這第一次作戰時的十五萬大軍可是豐臣政權能拿出來的最精銳武力,一下子完全損失四成左右,說一句傷筋動骨不算誇張吧?

    然而這還不算完,此番豐臣秀吉居然又增調了十四萬大軍來朝,加上原駐釜山的守軍,總兵力繼續維持在二十萬以上。

    勳貴們立刻開始假設:如果這二十萬大軍幾乎全部折在朝鮮,豐臣家的所謂統治還有根基嗎?恐怕沒了。

    於是,這些認為高務實將對日本用兵的勳貴們因此堅持認為:只要豐臣家這二十萬嫡系和可信賴的軍力丟在朝鮮,那麼日本中、西部地區的軍事力量至少要折損七八成。

    考慮到島津家實際上是聽命於高務實的,那麼甚至可以認為整個九州地區屆時只要島津家宣佈改旗易幟,恐怕就是傳檄而定的局面。而近畿的豐臣殘餘、山陰山陽的毛利在受到巨大損失之後,還能夠有多強的抵抗力?

    這麼看起來,大夥突然發現,到時候如果高務實真要用兵日本,日本真正的抵抗力似乎只在關東和奧羽,因為只有他們幾乎沒有受到損失。

    不過,他們那邊的情況也有意思,德川自然最強,可週圍卻是一圈豐臣秀吉安插過去監視他的大名,再加上一個素有大志的伊達政宗,這畫面可真是太美了。

    由此,勳貴們內部基本形成了統一意見,那就是高務實真有可能用兵日本,而且只要有足夠的縱橫之謀,甚至未必需要一支數量龐大的軍隊,只要有一支能獨立擊敗三五萬日軍的精銳說不定就夠了。

    於是,靖難勳貴集體押寶,他們不光看上了朝鮮,還看上了日本。

    ----------

    感謝書友“初次登陸”、“書友20170107012220447”、“雲覆月雨”、“胖帶紙”、“風行草平”、“曹面子”、“key2003”、“gjc0516”、“巔峰舞動”、“日月不落夏威夷”、“持羽靜風塵”的月票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