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1755章 援朝抗倭(廿二)增兵

    其實高務實也沒有把全部的分析都說給劉馨聽,尤其是他自己的某些想法。

    比如,他在這日本問題的思考中有一個很關鍵的想法,就是儘量不要讓海貿同盟在豐臣秀吉還活著的時候直接插手日本國內。

    作為大亂之後第一個統一日本的“天下人”——甭管他的統一是不是僅限於名義上——他活著一天,日本就一天有“共主”。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日本面臨改天換日那樣的大變,所有人都極有可能自發的團結在他的旗幟之下去戰鬥。

    顯然,這種局面是高務實必須儘量避免的,以免自己這個“帝國主義反動派”一下子就“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了。

    “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可並不只是中國有,此時的日本約莫有1200萬以上的人口,如果他們能夠眾志成城,那對於高務實而言同樣是汪洋大海,因此政治手段的優先級依然要高於軍事手段。

    按照高務實的設想,先得使用政治手段讓日本不可能團結,然後拉攏一批、打擊一批、穩住一批,以此建立絕對優勢力量,再開始進行統治策略的推行。

    現如今豐臣秀吉作為日本共主建立起了豐臣公儀,除非他在國內徹底倒行逆施,將所有派系全部得罪個精光,否則這個體系的基本盤就是穩固的,即便高務實挑動德川家康去造反,多半也不會成功——德川家康要真有那個實力,他之前就不會對豐臣秀吉表示效忠了。

    誠然,如果海貿同盟全力支持德川家康,並且拉上島津家作幫手,以三方聯手之力去和豐臣秀吉死磕,那當然最終是可以獲勝的,可還是那個問題:這划算嗎?

    征服絕非兒戲。征服是一種擴大統治權的舉動,而統治就必須講統治成本和統治收益,征服過程中付出的代價同樣是統治成本,是一種“先期投資”。倘若這個先期投資過於巨大,以至於後期無法收回成本,亦或者需要極長的時間才能收回成本,那這樣的征服顯然不值得開展。

    中國古代先民的擴張為何到了“關內十三州”之後就很少再有動力繼續對外征服?無非也就是這個原因:以當時的客觀條件而言,繼續征服會變成“虧本買賣”。

    高務實要征服日本,打著的旗號是日本“有礦”,但他內心深處知道絕不僅僅如此。無論是談情懷,也就是激憤於原歷史上日本崛起後對中國忘恩負義的侵略,還是從地緣政治考慮,即日本只要能崛起,一定會扮演英國之於歐洲那種“離岸平衡手”的角色,影響東亞大陸的穩定與和諧,總之高務實都不會允許日本獨自成為一股力量。

    這個思路,看起來似乎不是從統治成本考慮,但其實依舊是從統治成本考慮的,只不過放大了考慮的地域範圍,從“中國”擴大到了至少整個東亞的範疇。

    只是,這些話現在沒法說,無論是對皇帝還是對同僚都沒法說,甚至和劉馨說都沒有太大的意義。高務實不是不知道劉馨本身對這些東西沒有多大興趣,她之所以幫自己,很大程度上只是因為她在這個世界並不如自己融入得好,除了自己之外,她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