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1134章 封賞

    想到辣椒,高務實又想起之前黃芷汀和高璟的彙報,西班牙人對於美洲特殊植物的保護這一塊還挺重視的,以至於京華到現在還只搞到番薯和玉米,土豆和辣椒到底什麼時候能到手啊?

    辣椒也還算了,不吃也死不了人,只能說是個錦上添花的產物,但土豆可是個好東西,尤其是對北方來說更加重要。

    雖說這次拿下緬南和暹羅之後,糧食產地大大豐富,另外還有“問題不大”的柬埔寨湄公河流域等著自己得空了去收取。

    可畢竟從中南半島往大明北方運糧本身耗費比較大,而且還要浪費運輸量——這些船隻做海貿可比運糧食的利潤高得多了,運糧而不海貿,等同於是在虧損。

    所以說,這種事在救急的時候尚可考慮,要長期堅持那真和做慈善差不多,雖然沒有真的虧本,但……少賺就是虧啊。

    最好的辦法,還是趕緊把土豆引入大明。要知道,歷史上的愛爾蘭、德國等國家,都有多次靠著土豆撐過大饑荒的經歷。連地大物博的沙俄情況也差不多,甚至到了蘇聯時期,還出現了“西伯利亞種土豆”這種流傳後世的梗。

    想到西班牙人,高務實就又有些走神:上次葡萄牙馬六甲總督雖然明面上認慫了,不過黃芷汀和高璟都提到,有個在阿拉幹王國混出來的葡萄牙冒險家正在打緬甸的主意,如今緬甸之戰都打完了,這廝怎麼還沒動靜?

    那位阿爾法羅會長該不是改變主意,不幫忙引誘那個德布里託上當了吧?

    德布里託這廝雖然是個海盜,但和他打一場還是很有好處的,倒不是為了窺視西方海軍、陸軍的作戰水平——這個已經有所試探了,西沙海戰和東籲之戰,高璟和黃芷汀已經見識過西班牙艦隊和葡萄牙僱傭軍的作戰方式。

    當然,這兩場戰鬥規模都太小:西沙海戰參戰艦隻不到十艘,而東籲之戰更別提,幾百葡萄牙僱傭軍夾雜在六萬大軍之中,除了跟著潰敗,啥也幹不了,所以也看不出個高低來。

    但不管怎麼說,兩次戰鬥下來,黃芷汀部和高璟艦隊都沒有覺得西方人真的多強,要不是高務實一直很重視,沒準他們彙報的時候都只是隨口一提了。

    其實這還真是高務實鑑於原歷史中的情況太過於擔心的緣故,此時的西方軍隊並沒有真正和東方軍隊拉開太大的差距,尤其是和火器化程度比較高的明軍相比,他們的優勢並不明顯。

    事實上,要到西方火器化程度越來越高,而韃清卻因為一句“本朝以弓馬取天下”把自己都忽悠瘸了之後,雙方的差距才越拉越大。

    歷史上同一時期的大明,除了重型火炮之外,本來在軍事技術上並沒有落後於西方多少,真正落後的是軍工質量體系以及軍隊的職業化程度。

    職業化程度的問題,高務實暫時幫不上太大的忙,因為這個問題在他看來得從兵制著手,而他在這一塊暫時還使不上太多力,不如先放一放。

    但軍工質量體系這一塊,高務實這十多年來倒是出了大力,自軍工私營以後,北兵換裝已經有差不多一半了,南兵之中的戚繼光部(戚家軍即便在薊鎮,其軍籍也一直隸屬於浙江)、劉綎部等跟高務實走得比較近的軍隊換裝程度也比較高。

    此外還有兩廣督標、應天撫標、福建撫標、廣西撫標等因制軍、撫軍屬高黨或者高黨盟友的關係,也大多換裝完成。

    當然,總的來說,大明完成第一步換裝的部隊,大概也只佔目前大明主力部隊的五分之二左右(因為南軍換裝率低,只有幾個督標、撫標),提高的空間還很大。

    朝廷不是不知道這個情況,但朝廷財力有限,實在加快不了了——現在所謂的換裝完成,單從火槍上來說,也有一大半是換裝的隆慶二式,而不是更先進的刺刀款萬曆一式呢。

    言歸正傳,高務實之所以希望德布里託主動來襲緬甸,其實是為了找一個戰爭藉口——不是對葡萄牙,是對阿拉幹王國。

    阿拉幹王國的主體就是後世的緬甸若開邦,在緬甸的最西南邊,靠近印度洋的“一長條”,此國還佔據孟加拉一部分,據有後世著名的吉大港,受“孟加拉十二邦朝貢”,歷來以優秀水手眾多而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