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1116章 大戰拉開帷幕

    京師在“偽妖書案”之後上演了一場攻防戰,而遠在西南邊陲的緬甸,也上演了一場……不對,是一系列攻防戰,其戰爭之接二連三、攻守互換,甚至比京師的政爭陰謀更加跌宕。

    四月初三,劉綎所部於木邦城南七十里處大破從孟定退兵南下的莽應裡主力,緬軍在地雷、大炮的打擊中亂成一片,被劉綎兄妹一頓好殺,丟盔棄甲狼狽而逃。

    是役明軍陣斬三千餘眾,劉綎本人陣斬緬甸王叔莽灼,緬軍潰亂中互相踐踏、火併又損失了兩千餘,另外被俘者也有七千餘。至於因大軍潰散而走失的部分,明軍方面就無法統計了,但根據劉綎的奏報,預計很可能比前面三項損失加起來還要大不少。

    兵部就此推算,認為緬軍在這一役中至少損失了三萬人,足以稱得上是一次漂亮的大勝,縱然比不上漠南之戰那樣震撼和具有決定性,但也要知道,漠南之戰的實際作戰主力乃是土默特鐵騎,明軍雖然有“刺刀破衝陣”這樣的閃光點,但歸根結底還是在打下手。

    木邦之戰就不同了,雖然這是一場伏擊戰,但卻是完全以明軍出擊,並以弱擊強、戰而勝之的一場戰役。此戰徹底打破了緬甸數十年來在西南外藩之中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的振奮了雲南軍民的士氣,震懾了心懷叵測、搖擺不定的某些藩邦和內屬土司,其戰役外的影響甚至超過戰役本身。

    由於戰爭尚未結束,朝廷並未立刻給劉綎等有功將領加官進爵,包括此前在永昌、順寧前線硬頂莽應裡主力一個多月的鄧子龍在內,雲南邊將們目前收到的都只是兵部的“口頭嘉獎”,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朝廷第二撥滇戰軍餉已經在路上了,而且金額高達白銀三十五萬兩——這個數額在京師或許不太起眼,但對於窮慣了的雲南邊軍而言,那真是值得張燈結綵大肆慶祝的了。

    不過,木邦一戰把劉綎所部的火藥和地雷等物打了個乾乾淨淨,使得他不敢立刻深追,而是隻向南推進到錫波城就暫時停了下來,回頭打通與雲南內地的交通線,以免後勤中斷。

    等到鄧子龍方面清理了後方,也率軍南下錫波城之後,劉綎則把錫波城讓給鄧子龍所部,自己率軍西進安正國城。

    安正國城在緬甸北部最後的重鎮阿瓦城正北,錫波城則在阿瓦城東北,此二城掌握在劉綎與鄧子龍手中,則意味著明軍已經佔據了戰爭的主動權,隨時可以發動鉗形攻勢合擊阿瓦,目前他們之所以按兵不動,主要還是後勤問題。

    雲南到東籲,從地形上來說,先是雲貴高原,接著是緬北山林,再接著是撣邦高原,根本就沒一條好路,在這種地形上維持一支前方大軍是很難的。

    尤其是明軍和緬軍面臨的後勤壓力還不同:緬軍之中火器很少,只有一支葡萄牙僱傭兵擁有三百支火槍和八門大炮,而緬軍自身的火器化程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也是他們始終攻不破鄧子龍守關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糧草方面,緬軍除了自行攜帶和本身的後勤供給之外,還要求早前投靠他們的緬北各藩邦提供。大致是藩邦們提供了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由緬甸自己供應,而其後勤“轉運中心”就是緬北重鎮阿瓦城。

    如果緬甸雖然丟了一溜的藩邦,但由於他們本身退回到了阿瓦城,後勤壓力就很小了——阿瓦城的位置,大致在後世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這地方在後世的緬甸算是“緬甸中部”,而此時緬北那些地方由於還是雲南控制下的外藩,所以阿瓦就是緬北。

    此消彼長之下,此時的後勤壓力就轉移到了明軍頭上。

    明軍的後勤從哪裡出發?大理城。

    從大理到安正國城和錫波城,直線距離都已經超過了一千一百里,而且是在高原山區,哪有什麼鬼直線可走,這後勤壓力有多大還用說麼?

    按照劉綎和鄧子龍的預計,最快也需要兩個月才能對阿瓦城發動下一波進攻,而如果後方不靖或者運輸不利,那麼預計中的阿瓦之戰就算直接拖到秋天也是沒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