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1741章 援朝抗倭(九)任職建議

    選誰比較好?老實說,高務實認為選誰都差不多,因為當前可選的這些勳貴們,其實任誰都沒有什麼戰爭經驗,更別提海戰經驗了,不管選誰還不都是菜鳥一隻?

    不過,皇帝能提出這個問題,不僅是因為高務實與他的特殊關係,更多的恐怕還是因為高務實在軍中的威望,以及他北洋海貿同盟掌舵人的身份。

    軍中的威望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只要宮裡放出話去,說某某出任本次援朝備倭水師提督乃是高務實的舉薦,至少軍中敢提出質疑的人就肯定不多。再加上勳貴出任提督這種事一看就知道其中必然有政治因素,這位提督很有可能只是掛名,未必會真的去指揮一線作戰。

    所以,通常內廷外廷、文臣武將們在看到這一幕時,一開始都不會傻兮兮地先開噴,就算要噴,也一定得是戰況不利的消息傳回京師之後才會出現。

    如此一來,其實也就反過來意味著高務實只要挑個吉祥物就好。這個吉祥物在作戰方面最好不要隨意發表意見,所有作戰都應該由身為其名義副手的陳璘來指揮。

    但此處有個問題,按照高務實此前的推薦,他的意思是讓陳璘為水軍主帥,鄧子龍做他的副手。

    如果現在讓一位勳臣做了主帥,陳璘只能做副手,那鄧子龍怎麼辦?給他安排一個所謂的先鋒大將嗎?這可不行,先鋒和副手任務可是大不相同的。

    而且,高務實此戰要用陳璘,很大程度上不僅僅是因為歷史已經證明陳璘適合這一職務,而且還和自己出任閣臣之後,實學派即將全面拓展南方勢力的大局有關。前者無須解釋,而對於後者,回顧一下陳璘的前半生也就知道為什麼了。

    公元1543年,也就是嘉靖二十二年,陳璘出生在廣東韶州翁源縣龍田鋪。史書中記載陳璘年少時便胸懷大志,勤習武藝,熟讀兵法。此時的大明,全國各地變亂迭起,尤其是廣東一帶,除了深受倭寇之亂的影響,還有當地人形成的武裝割據集團,可以說是情況極其複雜。

    嘉靖四十一年,也即是公元1562年,廣東連江、潮州一帶發生了以張璉、林朝曦為首的大規模的變亂,參與者一度達到了數萬人[注:此事在本書卷一寫曹淦的時候就提到了]。

    消息傳到了北京,朝廷震動,急忙命令廣東當地官員儘快予以平定。當時廣東官府之中由於沒有善戰之人,便貼出“諳兵法者,爵萬戶”的榜文,當時年僅十九歲的陳璘在看到榜文之後,隨即應徵參軍,開啟了自己的戎馬生涯。

    年輕的陳璘參軍之後便屢次獻計,使得廣東的明軍逐漸穩定住了當時局面,史書記載“公(陳璘)獻策軍門鑿鑿中款,張公奇之,即署把總,領兵事”,雖然把總只是一個正七品的武官,但是也足以看出年輕時的陳璘有著優秀的軍事素養。

    當年十月,陳璘跟隨大軍一起出征討伐林朝曦所部。膽大心細的陳璘決定隻身前往林朝曦的軍營勸降,“公單騎往砦中,諭以朝廷威信,諸黨皆散,遂計擒朝曦、朝敬,磔於市”,短短一句話就可以看出陳璘的勇氣和智謀。

    此後的兩年內陳璘又多次成功平定叛亂,這也使得他在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升任韶州所指揮僉事一職。

    一年後的嘉靖四十四年,廣東再次出現變亂。山賊卓文勝等人,劫掠乳源、英德等縣並且修築巢穴對抗官府。當時一位馮姓僉事被俘,卓文勝便坐地起價,要求官府支付大量贖金。

    就在眾人皆無計可施的時候,陳璘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他決定單刀赴會,以自己作為人質換出馮僉事,陳璘在單槍匹馬來到敵巢後便告訴那些山賊,自己乃是都護陳璘,如果放了馮僉事將他留下來,他們將會得到更多的贖金。

    求財心切的卓文勝等人居然相信了陳璘的說法,深入敵巢的陳璘並沒有慌張,而是跟看守他的人有說有笑。幾日之後,陳璘覺得馮僉事應該已經成功脫險,便開始了自己的逃跑計劃。

    他先是利用博彩的小把戲來誘惑這些山賊,同時山賊也認為自己的巢穴萬無一失,便放鬆了守備,陳璘抓住機會悄然脫身。此時的陳璘不但自己重新獲得了自由,更重要的是他已經詳細掌握了這夥山賊巢穴內部的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