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1034章 立威之戰

    後世有一種說法,說歷代漢人王朝,絕大部分時間都在捱打,比人弱、比人落後時要捱打,比人強、比人先進時還是要捱打,所以漢人是愛好和平的,而動不動就侵略漢人的那些邊疆遊牧、邊疆蠻夷都是天性殘暴。

    這個思路很有市場,說明很多人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他們是不肯稍微動動腦子獨立思考一下的。

    漢人若只是捱打,究竟是怎樣從黃河邊上的一兩個小部落,發展成為九州之主的?東亞最好的宜居之地難道是全靠捱打得來的?

    “蠻夷”們你方唱罷我登場,幾千年下來,過去輝煌一時的那些民族,有很多甚至連後裔都不能確定,整個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又是怎麼回事呢?

    平時問你一句:人窮,就可以去搶嗎?

    你肯定回答:那當然不行。

    可是你再仔細思考一會兒,還能回答得如此理直氣壯麼?

    沒有人想死,也沒有人真的能從容面對死亡,尤其是毫無意義的死亡。

    德彼夫說,在瘟疫之下,垂死的人會掠奪垂死的人,所謂的契約將在那一刻蕩然無存,在死亡面前,人的本性才會真正顯露。漢人們對“蠻夷”的理解只是“窮”,而事實上,他們豈止是窮?更多時候,他們要隨時面對死亡。

    瘟疫,疾病,飢餓,天災,他們似乎一個也解決不了。

    他們沒有溫和溼潤的天氣,不是大熱就是大寒;他們並非好吃懶做,很多史書都記載,他們會把周圍所有土地都開墾成農田,然而收穫少得可憐,他們既沒有水排筒車這樣先進的灌溉工具,也沒有鋤頭鎬頭這樣的鐵製農具。

    因為他們沒有掌握冶鐵技術,而所有的鐵製器具在大多數時候是不容許交易的,因為中原統治者會懷疑,這些“蠻夷”會不會把鐵製器具融化掉變成攻擊自己的武器;即使允許交易,這些鐵製農具的標價也都是白銀,愛買不買,而比鐵製農具更珍貴的人參、貂皮、鹿茸,則被精明的中原商人討價還價,甚至有些聯合官府,在進入貢市的時候就以“違禁物品”的名義沒收,如果你敢頂嘴,那麼你甚至可能會被扣上造反的帽子,不僅東西丟了,連命都保不住。

    蒙古人是這樣,女真人也是這樣。

    漢人應該慶幸的是,他們的祖先足夠強勢、足夠文明,不僅佔據了最好的繁衍之地,而且將歷代相傳的文化一代代人繼承下來,以至於絕大多數漢人至少不必為了一口鐵鍋而發生戰爭,不至於因為自己的血統受到歧視、受到欺凌。

    正如高務實在廣西時與黃芷汀提到的:“魚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鳥乘風飛,而不知有風。你以為這些山中瑤民活得淳樸,活得自在?不,他們只是不敢接觸外界,怕被嘲諷、怕被欺凌、怕被傷害,所以他們才不斷地往山中躲藏,從來不敢正面迎向這個世界。”

    黃芷汀便問他:“難道他們被歷代朝廷打壓,一路逃到大山之中,反倒是他們的錯了?”

    高務實回答:“蛾撲火,火焦蛾,莫謂禍生無本;果種花,花結果,須知福至有因。天下雖大,終有極限;地力雖豐,終有盡時。每個民族都想活得更好,可是天地有限,你活得更好了,就會有更多的族人,他們也想活得好,你幫是不幫?

    幫,就只能擴張,只能去搶奪原屬於別人的土地。那麼別人去哪?你會為他們擔憂而不去搶奪嗎?正如同我們烹羊宰牛,只是為了吃得更飽、吃得更好,可是牛羊何辜?你會為牛羊擔憂而不去吃它們了嗎?”[注:參見“按廣西”卷第082章莫做寒號鳥。]

    因為窮,就可以搶嗎?

    不可以。

    因為窮,窮到徘徊在死亡的邊緣,就可以搶嗎?

    可以。

    因為和任何道德相比,飢餓都是更大的真理。

    而與飢餓相比,死亡就是絕對的真理。

    沒有一個民族的本願是在戰爭中度日,起碼絕大多數人都不想面對戰爭。正如同土默特是蒙古人裡頭數一數二的強大部落,數十年前曾經壓著大明暴揍,但只要大明同意與他們互市,他們就能反過來為大明效力——恰臺吉現在就在大寧南部幫大明看守物資通道。

    無論漢人、蒙人,亦或者女真人,大家所追求的,無非活下去,如果再奢望一些,無非是活得更好點。

    尼堪外蘭如此,努爾哈赤亦是如此。

    布庫錄,也就是尼堪外蘭,此人原先就是蘇克薩滸部裡的一個小首領,其地位來自於金錢,其金錢來自於他曾積極與明人做買賣,於是招攬手下,成了圖倫之主——類似於寨主或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