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675章 世鎮的好處

    王尚文顯然沒有領悟高務實說這番話的意思,他還以為高務實與許多讀書讀傻了的文官一樣,因為對方表現得很服軟的模樣,就心滿意足,要開始講仁厚、搞懷柔了。

    作為一名武將,王尚文對這種文人心態很是鄙夷,只是不敢表露出來罷了。因為在他這些年的從軍生涯中得出來的結論就是:對於這些土民,不必跟他們講什麼仁德,他們也不理解什麼是仁德,他們所認識的、所承認的,唯有力量而已。

    但對於這一點,高務實也是清楚的。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仁厚是一種美德。但高務實也知道,仁厚並不是全部,什麼時候可以表現自己的仁厚,還得看對象,看時機。

    如果世上的人,不是君子就是淑女,那麼仁厚一些,自然是一種教養、一種善意,因為對方能懂。

    懂什麼?懂得不是你不行,只是不想表現得太行,因為表現得太行,就沒有迴旋餘地了,就會把人家逼得太尷尬,甚至逼得無路可走,只能困獸猶鬥、負隅頑抗。

    然而這世上的確有一種人,是畏威而不懷德的。

    什麼叫畏威?威就是強權、強勢,畏威就是害怕你用強權對付他,你越是欺負他,他對你就越畏懼。

    什麼叫懷德?就是你對他好,他懂得心懷感激,明白你的作為,是一種美德,從而肯以忠心、誠心來報答。

    遇上畏威而不懷德的人,對他再好也是沒有用的,只有讓他怕你,他才會老實。

    這就好比後世的日本人最怕美國人,但凡美國爸爸把眼一瞪,日本就慫了,爸爸說什麼就是什麼。原因何在?無非是因為捱過美國人的原子彈,給打怕了,所以美國人哪怕放個屁,他們都會哈伊哈伊說是香的。

    高務實就是生於那樣一個勢利的時代,所以他一貫的態度,就是仁厚必須看情況。

    比如先施之以威,然後再懷之以德。威德必須相輔相成,斷然不能只有一項,否則便可能瘸腿。

    說起來,大明其實跟歷代中原王朝都有所不同,大明對待“蠻夷”,懷德其實反而是少數情況下才做的事,大多數時候,施之以威才是大明的主流。就好比劉顯平都掌蠻,都掌蠻直接被滅族了……

    算不算一勞永逸?算,但是不划算。

    這種統治方法,高務實覺得“不經濟”。區區一個人口並不多的都掌蠻,大明前後發大軍十二次,歷經大小數百戰,從太祖、成祖、英宗、代宗、世宗、穆宗一直打到萬曆朝,前幾年才終於將其滅族。

    這划算嗎?經濟嗎?要是天下“蠻族”都要這樣統治,大明自己把自己磨死又有什麼好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