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654章 經濟控制(上)

    這是通過控制運輸能力來控制流通,其實還有個法子,就是隻要控制住潯州府這個廣西左右兩江的匯聚點,那麼由水路通往廣東的河道就鎖死了。

    只是這就需要官面上有人支持才行,高務實在廣西做巡按的時候固然不成問題,但巡按一般不會久任,他走了之後可就不好說,因此這個辦法雖然硬核,但優先級反倒在控制船隊之後。

    真正的問題在於欽州。欽州屬廉州府治下,而整個廉州府在明時,行政上是歸廣東而不歸廣西的,這就代表高務實的廣西巡按身份管不著欽州。而同時也因為這個原因,廣西現在是個正兒八經的內陸省份。

    把廉州府直接改歸廣西是最好的處理辦法,高務實當然第一時間想到這一點。不過這事有些麻煩,即便是以高務實在朝廷高層的能量,能不能幹成都在兩可之間。

    其實在元朝的時候,廉州是歸廣西的,大明剛開國的時候也延續了這個行政區劃,但是好景不長,倭寇(海盜)大興,在洪武朝就鬧得沿海不寧。

    此時,由於廣西沿海的部分只有廉州、欽州兩地,於是朝廷把欽州降格並劃歸廉州,然後再把廉州整體打包劃給了廣東——原因是廣東水師強大,劃歸廣東之後可以統一指揮防備和清剿倭寇(海盜)的行動。

    從此,廣西就和大海說再見了。

    但是廉州府劃給廣東之後的情況並不好,因為此地對於廣東而言乃是“粵之極西”,是單獨冒出來的一塊,不算飛地而堪稱飛地,一直不怎麼受重視。

    這就造成了廉州不僅經濟發展落後,人口居然還越混越少,而且沿海防務也並不怎麼靠譜,該被倭寇侵襲的時候還是照樣被侵襲——人廣東水師雖然比較強,可難道他不顧廣州附近的“核心利益”,反而老往你廉州這旮旯裡來?

    因此,朝廷之中也不是沒有聲音要求把廉州府重新劃給廣西。但有兩個原因,導致了這種聲音沒有成為主流。

    第一個原因就是廉州產鹽和珍珠,被稱為“金山珠海,天子南庫”(該“珠海”不是彼珠海)。朝廷在廉州府設置了“廣東海北鹽課提舉司”和“分巡海道整飭雷廉提督珠池副使”,其中鹽課提舉司下轄十五處鹽場,其中屬於廉州府的有三處。

    這就代表如果要把廉州劃回廣西,不僅相應的各項行政設置要跟著變動,而且還會侵佔廣東的利益——好吧,主要是廣東官員的利益。

    倒是珠池的問題,高務實比較有把握解決。因為採珠是個危險性相當高的職業,珠民採珠常有死傷,某些不適合採珠的時候,因為朝廷需要而強行採珠,更是死傷枕籍。因此早已經多次引起地方官員關注,上疏朝廷要求整改——當然,地方官主要是要求朝廷撤銷“看守珠池內官”,建議由兵備道兼管,原因不言自明。現在既然有了“分巡海道整飭雷廉提督珠池副使”,可見還是文官比較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