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大明元輔第121章 挑唆居正(下)

    說到底,徐階在乎的是官位名利,高拱在乎的是天下大業。

    後來因為京察,連帶著爆發了胡應嘉案,一番龍爭虎鬥之後,“滿朝倒拱”,高拱狼狽下野,而徐階最終也失去聖心,致仕歸鄉。

    而高拱此番起復,首先就推翻了“恤錄先朝建言諸臣”。當初徐階在草擬的《嘉靖遺詔》中,對嘉靖在位四十五年間因敢於直言而被革職、充軍、下獄和論死的大臣平反昭雪,這裡頭牽涉到的是一大批人,得不得民心不好說,但肯定是一件極得官心的大好事。

    但高拱一回京,立刻就將此推翻了。高拱的理由是這些臣子的“罪”,都是先帝嘉靖定的。先帝定的案能翻嗎?不能,因為如果這些人都平反昭雪,那不就明擺著是先帝錯了嗎?這還得了!

    一句話,你徐階的這個做法“有妨於聖德”,同時評價徐階“不以忠孝事君,務行私臆”、“歸過先帝”。這一招當然十分兇狠,在張居正看來,屬於是欲置徐階於死地。幸好隆慶這次頗有主見,只是同意了對獲罪諸臣不可“不加甄別,盡行恤錄”,而沒有直接動徐階。

    但旨意雖然這麼說,實際上還是推翻了《遺詔》,對建言獲罪的大臣們平反昭雪之事,也就隨之無疾而終,有望重見天日的幾百戶家庭,又入苦海。這裡頭還牽連到一個人,這個人是大文豪王世貞的父親。結果嘛……歷史上王世貞寫《嘉靖以來首輔傳》,其中肆意詆譭和醜化高拱,但凡高拱有功之處,要麼一筆帶過,要麼“烏足道也”,而只要曾有對高拱不利的傳言,卻一條條清晰記錄並大加闡發。

    因為王世貞在文壇的歷史地位,這《首輔傳》偏偏成為後世研究這段歷史的重要資料!高拱的名聲在後世之所以壞了那麼多年,直到差不多改革開放之後才被一些學者慢慢翻案,原因就出在這裡。

    馮保眼見得張居正面沉如水,目光中甚至不自覺地流露出一絲殺機,心中暗暗得意,再次補刀:“太嶽相公,前些日子高鬍子放出風來,說什麼與華亭公當年不過是一點小小的私人過節,這話你是當事人,總不會相信吧?而且據我手底下的番子打探,前幾日,他還在家中夜會了在京的學生們,其中四位科道官……你猜他高鬍子是想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