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1706章 戰後波瀾(一)院長

    高務實以蒙元經略之職作為此次伐元之戰的總指揮,在伐元勝利之後必然是要受到封賞的,而且一定是首功,要拿最高的封賞,這都是毫無疑問的。

    心學派之前想把他召回卻沒能達成目的,反而好死不死地折了本,摺進去一個薊遼總督李松,這筆損失人家不得想法子找補回來?當然,以目前的局勢,找補可能不太好操作,那麼反過來讓實學派也損失一些,雙方豈不是就扯平了?

    實學派立下如此大功,強行讓其損失當然不好辦,但明升暗降這活兒屬於政治人物的基本操作,心學派不可能想不到。要知道,之前心學派可就想過這一手呢!當時還可以說條件不成熟,可如今這條件不是已經成熟了嗎?

    文官封爵,以酬不世之功!

    聽起來好像冠冕堂皇,然而這對當事人而言可不一定是好事。當年王守仁之所以畢生無法入閣,問題就出在文官封爵這檔子事上。

    王守仁為什麼不能入閣?說起來全“怪”他平定寧王之亂。福兮禍之所倚,平定藩王之亂,對其他人來說這是潑天功勞,對王守仁來說卻是雞肋。王守仁好好一個文官,本來最好的前途就是入閣,成為一國首輔——再不濟也是閣老,而不是當什麼伯、什麼侯。因為封爵之後的王守仁就屬於勳貴,按例不能參與朝政,最多也就是領兵出去打仗。

    其實以當時王守仁在平定寧王之亂後的行動,也證明了他不想要爵位:他將朱宸濠毫不猶豫地交給太監張永,自己則連忙溜之大吉,本質上就是唯恐被朱厚照封爵。

    當然對於王守仁歸隱這件事,有人說他是厭倦朝堂爭鬥。真的嗎?可不見得。其實王守仁一直沒放下朝堂,他接下來的動作也證明了這一點。當嘉靖即位時候,王守仁便奉詔進京,而且深受嘉靖賞識。

    然而王守仁被嘉靖倚重,卻讓內閣首輔楊廷和深深忌憚。原因有二,第一是楊廷和與王瓊不和,而王瓊又與王守仁之父王華交好;第二是楊廷和與嘉靖帝嫌隙嚴重,嘉靖早就對楊廷和不滿,故嘉靖召王守仁進京,在很多人眼裡那就是為罷黜楊廷和做準備。

    楊廷和自從朱厚照時就任內閣首輔,手段自然是高超的,所以接下來一招就把王守仁釘得死死的。他也不給王守仁使絆子,只是重提當年平叛之事,給王守仁封爵。

    王瓊見楊廷和這一招狠毒,明白王守仁只要封了爵位,這一輩子仕途基本玩完,就跟楊廷和糾纏,想把請功的事擋回去。而王守仁自己也明白事情不妙,想回家躲一躲。

    可惜這都沒用,楊廷和一切從快從速,立刻給王守仁加了個新建伯的爵位。原本落個爵位也還算不錯,總能傳給子孫後代不是?

    誰知道這個爵位居然只是個空殼子,不僅沒有丹書鐵劵,甚至還不給歲祿。而且更狠的是在王守仁死後,連這個爵位也被收了回去。直到公認的老好人隆慶帝登基主政,才把爵位還給王守仁的兒子。

    平定藩王叛亂固然是大功,可想想寧王叛亂再如何性質惡劣,畢竟只是一場“月餘既定”的內亂,這功勞難道大得過覆滅蒙元?這可是蒙元啊,大明立國至今一以貫之的頭號大敵!

    而且事情還不僅如此,再想深一點就會發現,高務實不僅僅是搞定了察哈爾,他在二十年前的俺答封貢中就表現活躍,先帝穆廟可是金口玉言肯定過他在那件事裡的功勞的。

    如果再回顧一下前次西北之亂,當時寧夏局勢糜爛,而鄂爾多斯不顧土默特號令,直接出兵支持哱拜,整個西北可謂風雲色變,結果呢?結果依舊是他高務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平定。

    蒙古左右兩翼最大的三股勢力,沒有一家的平定缺了他高務實的功勞,定他一個“平定蒙元之首功”不為過吧?

    那麼,王守仁平定個宛如兒戲的寧王之亂都能獲封新建伯,他高務實立下如此潑天大功,豈不是封個侯都屬於怠慢了?

    何況西北之亂以後,高務實就因為“升官換封爵”逃掉過一次封爵,現如今還能再逃一次嗎?恐怕有人不答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