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1695章 伐元(卌九)清點戰果

    最終的戰果是蒙軍損失約六千至七千上下,負傷不明。當然,具體被俘人數是三千七百二十九人,得首級兩千兩百四十三顆,實際可以上報的敵軍戰損是五千九百七十二人。

    明軍方面損失也不小,陣亡為一千四百九十六人,重傷為五百三十一人,輕傷為一千四百二十七人,失蹤者九人。由於重傷者都屬於失去戰鬥力且短期內不可能復原,明軍的戰損便是陣亡加上重傷以及失蹤,則一共為兩千零三十六人。

    倘若蒙軍此戰沒有因為李如松部忽然殺到而棄戰敗走,那麼被俘人數就通常難出現,即蒙軍的實際戰損甚至可能不會比明軍更多。由此可見,布日哈圖在此戰中應用的戰術,從理論上來說是非常成功的。

    而反過來看,明軍的騎兵建設和高務實的臨陣指揮則可以說是都有明顯缺陷。

    按照高務實的習慣,戰後明軍做了總結。高務實首先自承指揮失誤之責,並把明軍騎兵建設中出現的問題也攬到自己頭上,而對於眾將領和其各部官兵的表現則高度讚揚,表揚他們作戰勇敢、發揮出色。

    同時,高務實重點表揚了李如松和他麾下的遼東騎兵,認為他們在此戰中千里赴援而行進如風,最終得以在戰鬥最關鍵的時刻趕到戰場,徹底改變了戰場態勢,乃是此戰得勝的決定性力量。

    他表示將以李如松為此戰首功,各部將領也都將獲得他的報捷書請功。至於會議的最後,當然是鼓勵各部再接再厲,為徹底擊敗察哈爾再立新功云云。

    各部將領本來對於李如松這個“外人”撈到了首功有些不滿,但想到今日這一戰李如松的加入的確非常關鍵,也只能勉為其難的接受了,不過心底裡總免不得暗暗較勁,希望在後續的作戰中扳回一局。

    李如松當然就比較滿意了。他在此次伐元之戰中一直希望立下頭功,可惜之前千里奔襲至捕魚兒海希望守株待兔,結果卻沒料到察哈爾人玩了一手金蟬脫殼,自己撲了個空,痛失良機。

    後來聽聞又要千里奔襲歸化,所部將領們都是怨聲讚道,還得靠著撒錢加威懾,這才把隊伍穩住,再次千里奔襲而來,總算趕上了今天的大戰。

    可以說,外人看李如松只看到他“神行太保”的一面,卻沒有看到他為了搶這個首功花費有多大——光是撒出去的賞銀就已經接近二十萬兩了。

    二十萬兩啊!對於基本只能在遼東一地“發財”的鐵嶺李氏而言,這可是一筆巨資。換了還是李成梁在主持遼東軍務的話,他是絕對不會花這種冤枉錢的,何況數目如此巨大。

    巨大的投入總算是回了點本,不過這竟然還不是李如松最關心的問題。他在謝過高經略的慷慨之後(朱翊鈞大罵:他是慷朕之慨!),精神奕奕地追問道:“此戰既已得勝,不知經臺可是要乘勝追擊,一舉解除歸化之圍,並將察哈爾韃子徹底擊潰、一網打盡?”

    不等高務實回答,他甚至自己接了自己的話茬,立刻又道:“若經臺有此打算,末將不才,願為頭陣!”

    這話讓包括葉邦榮在內的八遊擊都有些不滿:咋的,你撈了一個首功還不夠,還要繼續搶功是吧?

    雖然地位有些懸殊,但此刻八位遊戎不顧平時相互之間也有些許嫌隙,毫不猶豫地站到了同一個戰壕裡。他們紛紛表示,遼帥此戰已經很辛苦了,反而是我等之前沒有打好,戰損比打得不盡如人意,希望將功補過……總之一句話,接下去的首戰還是請經臺大人交給咱們這些人,畢竟殺雞何必用牛刀嘛!

    李如松聽得他們互相唱和,臉色頓時就變得不那麼好看起來了。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雲覆月雨”、“曹面子”的月票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