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1678章 伐元(卅二)尋因

    大營已經紮下,拒馬鹿柴也已架好,高務實匆匆用完便飯,召集麾下將領商議今天下午發生的幾起遭遇戰來。

    由於只帶了騎兵,而明軍軍改之後,大多數騎兵除了主將直隸,多掌握在各遊擊將軍之手,故此時與會人員全是各處遊擊。

    這些遊擊分別有:薊鎮領班遊擊將軍葉邦榮、昌平遊擊將軍趙夢麟、宣府坐營(遊擊銜)頗貴、薊鎮總兵標下左營遊擊將軍徐龍、河間領軍遊擊將軍金秉鉞、保定車營遊擊將軍佟養中、定州領軍遊擊將軍吳嗣勳、天津海防遊擊將軍陳蠶。

    一共八名遊擊將軍,分掌高務實此刻麾下的兩萬八千騎兵,各自將兵三千至四千左右,充分說明大明此時的軍改遠未完成——這裡頭帶兵最多的葉邦榮手下有四千五百人左右,最少的陳蠶手裡僅只兩千,但偏偏他們倆手下的兵還都是滿編的。

    換句話說,現在的這些編制都是“因地制宜”。即先考慮你所在的職務、駐地大概需要多少人,然後朝廷就給你多少編制,根本不是什麼標準化的作戰單位。這種情況甚至比後世日本搞“甲種師團”、“乙種師團”的思路還要亂得多。

    對於略有一點強迫症的高務實而言,這是很讓他腦殼疼的事,因為這一來就導致有時候連調兵都不太方便。

    你首先得明確你要調的這支兵到底有多少人,武器裝備的配置情況是怎樣的,甚至有時候還得弄明白對方是否滿編,是否經過第一輪軍改整編並進行過諸如馬上齊射、馬上回旋及裝彈(類似蒙古軍斜切,在射擊後的大轉圈過程中裝彈)、下馬列陣齊射等各項訓練。

    應該說,如果來指揮他們的是他們各自的總兵官,那麼總兵應該是清楚他們部隊的大概情況的。

    然而大明流行的是文官領兵,似高務實這種研究過歷史也親自帶過兵的文官,好歹還知道這些東西需要做功課。但如果換了有些自以為是的文官去領兵,可想而知會搞出一些什麼騷操作——反正瞎指揮嘛,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我就憑感覺來!誒,就是這麼牛。

    一眾遊擊在高務實這位堂堂經略面前自然老實得很,連在軍中一貫以桀驁著稱的蒙古族將領頗貴,此刻都端坐不動,眼觀鼻鼻觀心。看來只要高務實不開口,大家顯然打算將泥胎木偶裝到底了。

    “薊鎮夜不收今日小戰,戰況如何諸位都知道了,都有什麼看法啊?”高務實心裡有事,但面色如常,語氣也是平平淡淡,不現喜怒。

    眾遊擊誰都沒有搶先開口,互相飛快的瞥了一眼,又各自低頭,似乎覺得經略大人沒有透露態度,自己很難拿捏開口時的分寸,那還不如先裝傻,看看情況再說。

    高務實似乎猜到了會是這樣的局面,也不動怒,目光微微一轉,望向薊鎮總兵標下左營遊擊將軍徐龍,直接點將道:“徐遊戎,既然是你的兵,那就你先來說吧。不用拘束,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本部堂行事之風你們都是知道的,戰前軍議和戰後總結從來都是對事不對人,說得是好是壞、是對是錯也都沒關係。”

    話是這麼說,在高司徒的軍議和總結會上的確沒有誰“因言獲罪”過,不過要說完全沒關係,那肯定不可能。

    最起碼,你要是說得言之有物且句句在理,高司徒肯定能高看你一眼吧?反之,你東拉西扯說了半天卻沒一句在點子上,高司徒雖然未必怪你,但肯定就不會那麼看重你了不是?

    但徐龍既然被點了將,不說話肯定不行,推卸責任更不行——高司徒是出了名的不怕手下人犯錯,就惱手下人知情不報。

    在這些遊擊們心中,高司徒他老人家在朝中給多少人擋下過刀子,大家心裡是清楚的。他雖然是名門文魁的出身,卻深知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

    很多因為一些小事被彈劾的人,都是被高司徒或自己出面,或授意其他實學派官員出面給攔了下來,再讓司禮監的某些大璫在皇上面前說一說,基本上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是事後免不得收到他老人家的私函,吃上一通掛落和警告。

    至於屢教不改的人,自然也是有的,不過那樣的人顯然也就沒機會出現在此時此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