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越流歌 作品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雖然大家的形象都沒了,但沈家旺既然想起待客之道這回事,就不能不補救,於是懶洋洋癱在椅子裡同他四哥和二舅哥閒聊。

    而徐二舅他們之前火燒屁股似的要走,就是怕被留在城裡吃飯,給他們添麻煩。

    如今亂都添完了,還吃上了姝娘做的美味到恨不得把舌頭都吞進肚裡的滷肉,也就不在意回家早晚了。

    只要天黑關城門前出城就不慌。

    兩人直接躺平了,有一搭沒一搭陪沈家旺聊起來。

    不知道哪句話讓徐二舅想起外甥們上學的事,順口問:“今年還打算送大弟二弟回鎮上讀書嗎?那也念不了兩個月書了,若是你們夫妻抽不出空,不如今日就讓大弟二弟跟我們回去,到時候去虎子幾個拜的林夫子那裡,林夫子為人溫和講理,打聲招呼,束脩隨時有空了來補上就成。”

    徐二舅甚至覺得他們家四個孩子今年交的束脩,都沒念幾個月,以林夫子仁厚的性子,怕是根本不會收他外甥這兩個月的束脩。

    不過這只是他個人的想法,萬一自己打包票了,林夫子那裡又沒能落實,可就要鬧笑話了。因此他先不急著吐露,等辦成了再跟妹子和妹夫邀功。

    聽到這話,反應最大的既不是當事人小朋友,也不是小朋友父母,反而是他們的四伯。

    一個激靈險些從椅子上跳起來,“大弟二弟要回鎮上唸書,什麼時候決定的?”

    沈家旺伸手扶了一把他哥,笑道,“四哥別急,這事兒不是我們定的,這不姝娘近來賺了些錢,她說她來出錢送弟弟們上學。若靠我們攢錢,他倆指定再等兩年。”

    沈四伯被摁回椅子裡,驚詫的心情也緩和許多,搓著書,一定很高興。”

    老五雖然過繼出去了,也依然是他們的親兄弟,更是爹孃牽掛不下的么兒。

    外頭都說老五過繼給有錢沒兒子的隔房大伯進城,從此洗乾淨了腿上的泥點子,一輩子在城裡吃香喝辣,好不快活。

    可他們只見過京城的繁華,哪裡知道在裡頭生活的不容易,甚至連喝水燒火都要花錢?

    鄉下人只要肯吃苦肯幹活,一家子男女老少多侍弄幾畝田地,也就餓不到肚子了。

    可城裡那巴掌大的地方住滿了人,想找塊地方種點菜,或是在家養只雞鴨都不行,弟妹和孩子們想幫老五減輕負擔都沒法子,一大家子都指望著老五在衙門裡的那份差錢吃飯,日子只能過得緊巴巴。

    其實他們家一開始也不知道這些難處,畢竟誰也沒在城裡住過。

    那時候堂伯雖身子也不大好,可老五卻是個報喜不報憂的,家裡親戚請他幫點忙,比如收了糧食山貨,想在城裡找個價錢公道的店家賣了,他總能妥妥當當的給大家辦好,一看就是在城裡混得開,他們又聽著鄉親們各種吹捧羨慕,還真以為老五多享福,都為他高興呢。

    直到侄子侄女們出生後,他們娘偶然一次聽到親家嬸子同孃家人抱怨,說他們家三娘進了城,日子反而越不好過了,家裡的孩子們隔三差五還能吃點肉腥補身子,城裡吃穿用度都要花錢,城裡的外孫子外孫女別說吃肉了,連雞蛋都要省著吃。

    聽完那番話,他娘回家後也沒說啥,只是到處張羅著買小雞。

    當時家裡也養了幾隻雞,雞蛋也夠給孩子們隔三差五的補身子,所以剛開始他們都不理解娘為何要突然折騰。

    眾所周知,養雞雖然不難,但餵養也是要費糧食的,三兩隻還方便些,若要是養一群雞,那家裡院子裡可就雞屎滿天飛,整日與臭味做伴了。

    因而在他們鎮上,一口氣養十幾只雞的人家也不多見。

    但他們老孃是家裡的權威,她要養雞,誰也不敢攔著。

    後來娘託人一籃子一籃子往城裡送雞蛋,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些雞都是為老五家養的。

    現如今,家裡日子越來越好,他娘已經不下地了,每日就盯著她那一群母雞,雞蛋除了孫子們能吃,剩下的仍然雷打不動送進城。

    爹孃嘴上常叮囑他們,老五已經過繼出去,就是兩家人了,要知道避嫌,不能什麼事都麻煩他。但家裡誰不知道,爹孃自個兒也仍把老五當兒子呢?

    老五生的兒子,也是爹孃的寶貝小孫孫。

    可惜小孫孫常年生活在城裡,除了逢年過節回老家探親,其他時候都見不著,爹孃也就越發的稀罕唸叨了,這會兒要是聽說了他倆回鎮上唸書的事,也不知道老兩口會激動成什麼樣。

    大概會盼星星盼月亮吧。

    爹孃開心,沈四伯同樣開心。

    正是因為自個沒兒子,他才看兄弟家的小子都稀罕,以前覺得老五家的大弟二弟除了眉眼生得像他們娘,看著可愛些,其他也沒啥不同,都一樣調皮得不行。

    他是喜歡活潑好動的男孩,這樣顯得更健康,可老家的侄子們都是這一款,見多了,對老五家的幾個不說感官平平,那也是一視同仁了。

    但今天看到小侄子們,若不是他們主動打招呼,沈四伯險些不敢確認,那兩個白白淨淨、笑容乖巧,斯斯文文得就像是秀才家小公子的小孩……真的是他家侄子?

    當時,沈四伯一如既往的沉穩點頭,對侄子們的問好以示回應,心中可謂是翻江倒海,從最初的難以置信,懷疑老五跟別人調換了兒子,到最後完全接受這個設定,並在心中宣佈老沈家最有出息相的孩子就是老五家的大弟二弟!

    這個心路過程,大概只花了半刻鐘。

    沈四伯心態調整得十分迅速,看起來白淨斯文、還沒開始上學就讓沈四伯莫名相信他們是讀書苗子的大弟二弟,如今已經超越了老家的堂兄弟們,一躍而成他心中最看好最喜愛的侄子了。

    消化完侄子們回鎮上唸書的消息,他已經想到日後要親自接送他們上下學、放學後帶他們玩耍了。

    其實要沈四伯說,倆侄子加起來的變化,都沒有姝娘一個給他帶來的震撼大。

    沈四伯發現這小妮子真是越來越不得了。

    上一回最小的侄子辦週歲宴,他們全家老少進城賀禮,所有人就都被姝孃的樣貌氣度,和落落大方的談吐表現驚為天人,連他們那不大看重孫女的老爹老孃,回到鎮上後每每提起城裡,首先要誇的就是姝娘。

    當然他們誇獎姝孃的點十分傳統,大家一致認同,姝娘她娘當初就是鎮上最出挑的姑娘,最後成了嫁進城的獨一份,姝娘小小年紀已經看得出美貌非凡,生得比她娘漂亮多了,更難得的是那身氣度和談吐,一點都不像小門小戶養出來的,指定比她娘還出息一,往後就算不嫁給什麼高門顯貴,配個員外的孫子啊,或是姝娘她爹衙門裡某個上司老爺家的子侄親戚,那也是綽綽有餘的。

    已經驚豔亮相過一回的姝娘,時隔兩個來月再見,仍然給沈四伯一種脫胎換骨、刮目相看的震撼。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在家聽多了侄子們誇姝孃的能幹。

    他們都知道了姝娘在城裡帶著徐家四個男孩賺了大錢,徐家兄弟分了十來貫回家,又給他們家孩子發了好多錢。

    雖然還有好幾個孩子也得了錢,但遠不如自家幾個小子,大山他們兄弟加起來都超過一千五了,孩子們樂得要上天,大人也都很高興

    ,他們兄弟四個農閒時到處給地主老財們蓋房子打零工,一個月也未必能給家裡帶回這麼多工錢,畢竟這種活兒不是天天都能碰上的。

    這群孩子們倒是快比他們能耐了。

    所以也有可能是金錢的加持,沈四伯今日看著不施粉黛、也不戴任何珠釵,只是梳著普普通通雙垂鬟的姝娘。在他們鎮上,這個年紀的姑娘們也都開始打扮了,戴上耳環,還會在髮髻邊插幾朵小花,姝娘卻是連根漂亮頭繩都不綁,渾身上下素淨又利落,但他卻莫名有種姝娘在閃閃發光、讓他不敢直視的耀眼感覺。

    等姝娘亮了一手驚人廚藝後,這種感覺就更強烈了,沈四伯幾乎是膨脹的想,就姝娘這人品相貌和手藝,配員外郎的孫子都不香了,必須的是官宦子弟才行!

    當然那些厲害的父母官他們攀不著,老五衙門的品的官老爺,還是可以肖想一下的。

    沈四伯甚至覺得,這麼好的閨女如果是自己生的,讓他一輩子生不出兒子,他都心甘情願。

    只不過沈四伯知道,他再眼饞老五家的姝娘,她都領著一干表兄弟,風風火火的在城裡賺大錢了,怕是這輩子不可能跟弟弟們一樣回鎮上讀書了,所以還是珍惜即將跟他們回去的大弟二弟吧。

    想到這些,老實人沈四伯出人意料的問了個關鍵問題,“大弟二弟回鎮上住誰家?”

    這個問題,沈麗姝他們家還沒正式討論,但是他們包括徐家都心領神會,多半是住他們那兒。

    一來徐家吃住各方面條件都好,大弟二弟去鎮上住,說不定比在家裡的日子還好。

    二來,徐家一直很照顧幫襯他們,這段時間因為孩子們合夥做生意,讓兩家之間來往走動頻繁,感情也越來越融洽了,沈家旺和沈徐氏自然而然會覺得徐家更親近、值得信賴些。

    至於老沈家,沈家旺倒也不是故意忽略,只是沈家條件到底比不上徐家,加上他是過繼出去的,他們可能也會想避嫌。

    但沈四伯這句話透漏出來的意思,讓沈家旺不由得開始反思,從來踏實本分、不爭不搶的四哥,尚且這般明顯流露出想讓大弟二弟住他們家的意思,那名義上是叔嬸、實際卻是生身父母的兩老又會如何想?

    沈家旺發現自己可能想當然了,叔嬸其他事可能想避嫌,但事關孩子們,他們多半顧不了那麼多。

    畢竟他們對姝娘姐弟幾個的關愛,並不比養在身邊的孩子差,一樣是當親孫子孫女在疼的。

    於是,一邊是心領神會的岳父家,一邊是血緣親人,眼看著他們都想要給他照顧孩子,長袖善舞如沈家旺也不知如何取捨了,一時有些沉默。

    這一沉默,就讓事態越發“惡化”了。

    徐二舅能大咧咧說把外甥們帶回家,是理所當然認為大弟二弟去了鎮上由他家照顧的,濃眉大眼的沈老四竟然還問他們住哪兒,這不是明目張膽挖他家牆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