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751章 誰是黃雀(一)

  不等希特勒開口,戈培爾已經有些怒了,他語氣嚴厲的說道:“教授,您的立場或許有問題。”

  卡爾教授毫不畏懼,“部長先生,搞學術研究考慮的只是現實。從到現在為止的表現來看,中國的軍事科技並不落後於歐美,在某些領域甚至存在優勢。既然歐美不可能用軍事裝備的代差來碾壓對手,就必須考慮交換比的問題。”

  希特勒不想聽這種沒實際意義的討論,不等戈培爾繼續說什麼,希特勒問道:“教授,您認為與蘇聯的戰爭所要改變的地緣政治看法是什麼?”

  “認清歐洲已經不是世界中心的事實,基於這個事實,確定德國在歐洲大陸上的新戰略定位。如果將德國定義為歐洲文明的保護者,德國就需要承擔起更加巨大的責任。在同盟國元首會晤上,德國要向其他國家闡述德國的理念。也就是說,歐美在未來世界的定位到底是什麼。如果整個歐美都認為要建立世界新秩序,德國才能在這個新秩序的基礎上確定對蘇聯的態度。”

  希特勒聽完了教授的講述後,稍一思索就問道:“您的意思是,德國對待蘇聯的態度,要符合整個歐美新秩序的利益?”

  “是的,元首。這就是我的看法。”卡爾教授誠懇的答道。

  希特勒得到了明確的回答後就不想繼續討論下去,送走了這些人,希特勒獨自站起身,揹著手在總理府辦公室內來回走著。卡爾教授對於歐美的判斷在希特勒看來太悲觀了,但是希特勒卻發現自己竟然不自覺的傾向於接受教授一部分的看法。

  因為這些年裡面,何銳給希特勒造成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希特勒對自己的評價相當高,而希特勒的每一步行動,都被何銳料到,何銳還提出了針鋒相對的反制手段。如果英法按照何銳提出的建議去做,只怕希特勒在1939年就失敗了。

  希特勒現在只是不想接受卡爾教授的建議,因為希特勒不能接受德國只能成為別人制定出來的世界秩序的追隨者。但是卡爾教授的分析也沒錯,德國現在的實力並不足以支撐德國制定世界新秩序。

  希特勒就這麼走了好久,才因為精疲力竭不得不坐回到椅子上。此時希特勒還沒能想出解決辦法,最終只能暫時決定,等著同盟國元首會晤之時看看情況。書包閣

  當希特勒開始從更高的戰略層面看問題的時候,本就有著比希特勒更高戰略層面的羅斯福已經做出了決定,必須在同盟國元首會晤前打一場大勝仗不可。

  這些年隨著何銳的崛起,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暴增。《孫子兵法》本就受到美國學界的高度評價,現在的評價更是水漲船高。最近的美國的戰略會議上,孫子的一段話被多次提及。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根據美國高層的理解,亞洲聯盟一旦佔領了太平洋上的各個島嶼,並且解放了印度。就可以構建出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就如孫子所說,進入“不可勝”的階段。如果歐美想打破中國構建的防禦體系,就得主動進攻。

  到現在為止,歐美在中國構建的亞洲防禦圈內屢戰屢敗,中國則是節節勝利。如果局面始終如此,歐美無法證明自己可以擊敗中國。所以現階段必須打一次大勝仗。

  打這麼一場大勝仗的戰略目的並非是消滅多少中國軍隊,而是向歐洲國家證明中國並非不可戰勝。只要中國可以被戰勝,歐美就有繼續打下去的動力。贏得如此勝利的美國就擁有了在歐美的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