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717章 世界博弈(十二)

  一旦德國退出法國之後,新的法國政府就有了完整主權,自由法國政府則失去合法性與號召力。英國不僅通過外交手段拆掉了中國利用法國的抓手,還能與法國一起維護殖民統治。這對於英國來說有巨大好處,法國不得不加入對抗中國的陣營,也降低了法國報復德國的可能。而德國不進攻蘇聯,但是德國一定會提防蘇聯,守住西歐資本主義的東方門戶。低效蘇聯對外的影響力。

  美國很想挑動歐洲內戰,為美國牟利。一旦歐洲大陸再次形成均勢,美國介入歐洲的機會也消失了。英國再與美國談判,就不用受到美國的要挾。

  整體分析下來,英國依舊能夠靠著自己的手段在世界搞平衡,彰顯了英國的實力。

  至於中國會不會按照《太平洋憲章》對法西斯主義和殖民主義宣戰,蘇共中央都認為不可能。歐洲上層對何銳有很高的評價,蘇聯上層同樣認同何銳的能力。但是蘇聯上層認為何銳是一個非常懂得審時度勢的領導人,是一個精明的現實主義者。所以蘇共中央認為何銳不會選擇對整個歐美開戰。

  蘇共中央最終的決定以拖待變。不僅觀望歐洲局勢的變化,更要等待蘇聯發展的質變。

  在英國,在德國,都有數量不算多的社會主義者們認為中國才代表世界的未來。英德談判的消息被這些人送到了中國,中國情報機構將分析後情報送到了中央委員會。

  如果《太平洋憲章》不是何銳提出的,提出的同志必然遭受到巨大的壓力。如果只是從結果來看,太平洋憲章刺激到了德國為代表的法西斯,以及英國為代表的殖民主義。現在兩者開始接近談判,很快就可能組建起一個新的聯盟。

  英國這根攪屎棍非常精通大陸平衡政策,按照英國的思路,法國現在非常虛弱,英國利用德國牽制蘇聯,又利用法國牽制德國,同樣還反過來利用蘇聯牽制德國,用德國平衡法國。在這個平衡上,組建了反解放的帝國主義力量。

  在親眼看到事情發生前,同志們真的沒想到英國竟然能夠將局面推進到現在的階段。對於英國的手段,同志們有著利己主義的氣惱。

  見同志們憋著不吭聲,何銳自己主動說道:“英國上次和我們作戰,動用了百萬大軍。英國現階段做的很好,但是英國何時能夠派出他的百萬大軍呢?”

  見同志們的神色稍微好了點,何銳繼續說道:“殖民主義,法西斯主義,白人至上主義團結在一起,對於全球解放戰爭來說是一件好事。戰爭理念的清晰度越高,戰爭的勝負就越有價值。反動派們越是集結,歐美人民就越能認清局面。”

  何銳開口了,同志們也不再說什麼。雖然兵兇戰危,誰都不敢確定有所謂的必勝,但是何銳開口了,同志們就願意相信何銳能夠領導同志們贏得這一場看起來非常艱難的戰爭。在過去的二十幾年中,同志們渴望的國家解放,何銳領著同志們完成了。同志們期待的國家尊嚴,何銳帶著同志們獲得了。同志們想象中的國富民強,何銳帶領同志們實現了。

  同志們想到的,何銳實現了。同志們不敢想的,何銳同樣實現了。現在,何銳告訴同志們,中國要成為未來世界秩序的領導者,需要同志們繼續跟著何銳繼續前進。同志們找不到任何拒絕的理由。即便同志們無法想象出中國領導的世界秩序到底是什麼樣,但是同志們相信,那必然讓中國達成前所未有的高度,獲得前所未有的利益。

  何銳沒有繼續鼓勵同志們,他轉向了更現實的事情,“當下要觀察現任英國首相丘吉爾的未來。以丘吉爾的性格,他很可能不會同意英德妥協。如果丘吉爾阻止英德和平,他就會被迫下臺。”

  文明黨中央委員們對丘吉爾沒啥興趣,連何銳這麼說了,同志們也沒多大興趣。戰爭需要的是海量的物資和裝備,看何銳不準備再談反動力量集結的問題。財政部長開始了自己的工作報告。財政部與商務部和國土資源部聯合完成了最新的中國原材料情況,財政部長作為牽頭人,將中國的進口情況向中央做了彙報。

  何銳這次什麼都沒說,只是專心的看著懸掛好的巨大地圖上的一條條代表商路的線。一時間,何銳很想讓軍委的同志們好好看看這張圖,只要能看懂這張圖,就有了制定戰役的思路。

  除了中國的商業圖,商務部還有關於世界各國貿易內容的圖。如果看懂了這些,就能理解每一次解放戰役給敵人的打擊。即便是地廣人稀,資源豐富的美國也沒辦法靠自己獲得所有重要的資源。歐洲的資源更不足以維持現在歐洲的經濟運行。

  如果希特勒是真心的願意做出那麼多讓步,他所求的也只是解除了英國對德國原材料輸入以及製成品輸出的限制。從這個角度看未來的戰爭,中國解放的殖民地越多,敵人手中的資源就越少。為了獲取資源,敵人就必須派出軍隊爭奪關鍵地區。那些關鍵地區對中國來說十分遙遠,對於敵人來說同樣很遙遠,這就是中國獲得勝利的機會。當敵人的精銳在這些地區消耗殆盡,敵人用來守護他們反動中心的實力就越弱,兵力也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