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620章 東亞同盟(十)

  不過從去年開始,中國提供的輕工業品在品質得到了很大提升,性價比達到甚至開始小幅超過了歐洲的同類輕工業品。雖然蘇聯還是繼續拿著歐洲貨在吹,但是蘇聯的採購數量的確出現了很大的提升。

  李潤石聽到這裡,有些訝異。因為這個具體內容與李潤石得到的消息好像存在衝突。

  而李成剛則繼續說道:“現階段我們對蘇聯出口的方向正在調整,準備擴大從蘇聯進口粗鋼,生鐵。目標是平衡向蘇聯出口卡車、三輪、汽車,以及晶體管收音機、唱片機之類產品引發的順差。”

  吳有平對此很有信心,“我就等著看你們年底的報告。”說完,看了看李潤石,想聽聽李潤石有沒有什麼問題。

  李潤石問道:“咱們不是向蘇聯轉讓了這些產品的技術麼?為什麼會出現蘇聯進口需求量增加的問題?”

  李成鋼聽到這個問題,心中著實感慨。見吳有平沒有阻止回答的示意,便解釋道:“蘇聯那個制度在分配領域上做的很好,國家向人民提供了相當公平的分配。蘇聯的分配模式制定的非常細緻,個人、家庭,都可以得到非常好的分配……”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李潤石對此的確有了解,所以他靜靜的等待著李成鋼說出“但是”。

  “……在公共服務領域,以及必需品的生產安排上,蘇聯政府做的非常好但是。但是在蘇聯人民的個人需求上,蘇聯政府就搞不明白了。因為人民的個性化需求上,差異化需求,是一個市場需求。蘇聯沒辦法滿足這樣的需求。在蘇聯的制度下,以差異化個性化為方向的私營企業沒什麼生存空間。所以蘇聯的輕工業品即便得到了技術轉讓,也只能生產許多固定類型的產品。所以蘇聯發現,向我們的企業發訂單,比他們自己建廠更划算。”

  李潤石理解這些內容,而且這些內容恰恰不是李潤石最想知道的,他繼續問道:“就我得到的一些統計內容,蘇聯的企業在生產上好像也沒能完全滿足蘇聯人民的需求?這是為什麼?”

  李成鋼沒有立刻回答,而是看向了吳有平。就見吳有平只是拿起報告在看,完全沒有反應。李成鋼這才轉向李潤石,“任何產品在剛出現的時候,都會滿足最核心的需求。我看過李部長的文章,按照李部長對主要矛盾以及次要矛盾的描述,主要矛盾被消滅後,次要矛盾就會轉化成主要矛盾。蘇聯企業的主要目的是完成產量任務,而不是不斷滿足蘇聯人民的需求。蘇聯還面對一個很大的問題,蘇聯有競爭力的產品中,並不包括民用品。所以蘇聯不能生產過多民用品,如果生產的多,自然而然就浪費了。蘇聯的民用品,誰用誰知道。所以對蘇聯來說,他自己一定要擁有自己的生產能力。我國對蘇聯的優勢產品有很大需求,所以蘇聯進口輕工業品,對蘇聯非常有利。”

  李潤石邊聽邊思考,轉眼就明白了道理所在。蘇聯作為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的幸福生活是靠勞動獲得,所以蘇聯的制度規定,多勞多得。蘇聯的優勢產品中,木材、礦石是現階段主產品。在蘇聯國內堆了無數的木料與礦石,完全不能給蘇聯創造價值。所以得賣出去。

  對外出口獲得的外匯留在賬戶上也沒意義,得購買商品。國外的商品物美價廉,比蘇聯國內的民用品好,那就多買些。

  李潤石追問了一個問題,“蘇聯生產出與我們國內同等的商品,需要多久?”

  “如果是同等品質,同等性價比的民用品,我認為咱們這輩子有可能看不到了。”李成鋼有點不太自信的答道。

  即便李成鋼不怎麼自信,這個回答也足夠讓李潤石感到訝異。李潤石不覺得李成鋼會故意貶低蘇聯,更不可能敵視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的蘇聯。可李潤石一時竟然不知道該怎麼提問,因為看似是一個表現,其實牽扯到的內容十分寬泛,只怕提出十幾個問題就未必能達成理解這個問題的基礎知識。

  李成鋼也有同樣的看法。不過宣傳部長負責的工作非常重要,之前國內就出過一些宣傳上的問題。由於之前的宣傳部長對於中國的發展理論理解不足,所以對一些問題的解釋就與之後的解釋出現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