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476章 日本の未來(六)

  胡秀山的目光已經熱烈起來。如果日本革命成功,胡秀山會覺得很好。如果日本革命成功後,讓中國可以利用日本海軍幾十年的建設成果,胡秀山會覺得更好。

  即便這些都沒有達成,胡秀山也覺得無所謂。他關注的是戰爭本身的技術進步,此次中英戰爭中,民國國防軍與強大的英國作戰,證明了12年前何銳開始推行的軍事改革完全正確。

  西里古裡走廊戰役中,坦克集中使用的規模並不大。即便只有這麼一次,胡秀山也從中看到了更廣闊的未來,也就是何銳描述的下一代戰爭。裝甲與火炮組合出的坦克,兼具機動與火力於一身。大量坦克的使用的確讓後勤承受著巨大壓力,但是由坦克與裝甲車組成的軍隊將戰爭的強度與烈度提升到空前的程度。配合上正在研發的各種通訊系統,以及空地一體化的戰爭思路。未來的戰爭模式下,現在也算是強大的英國軍隊再想抵抗,猶如螳臂當車。

  胡秀山直接問道:“主席,那麼下下一場軍事革命又會是什麼形態?”

  何銳愣了愣,心中又是歡喜又有些慶幸。慶幸的是胡秀山細緻鑽研的性格,如果是別人,難免會對日本革命有所期待。胡秀山便是想到了,也不會關注此事。而胡秀山的鑽研個性,對於軍事發展的推動大有好處。這讓何銳很歡喜。

  既然如此,何銳解釋道:“下下一場軍事革命,基於邏輯電路的發展。現在的指揮系統,以及作戰兵器,依賴數量的技術兵種進行操作運行。而下下一場軍事革命,扛著一支步槍,懂射擊,知道聽從簡單軍事命令的士兵,大概會被淘汰。下下一場軍事革命的士兵,將是大量設備的操作者。基於下一場軍事革命提供的各種運輸裝備是下下一場軍事革命中新裝備的載體。新設備將提供現在指揮與操作系統100萬倍,1000萬倍,甚至數億倍的計算能力。除了計算能力,戰爭將超越視力能夠達到的距離,在數十、數百、上千公里的距離內展開。而且還有全球範圍內的監控設備,提供全球範圍內的監控。”

  胡秀山聽的如醉如痴,他感覺自己能夠理解何銳在描述什麼,但是具體內容卻又含糊不清。等何銳短暫的描述完畢,胡秀山問道:“主席,有沒有什麼量化的對照物,讓我能想象一下?”

  塔讀^小說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下下一場戰爭,一艘戰艦能夠投放的火力,將等於下一場戰爭一支艦隊火力投放的總和。而陸軍作戰上,一個軍能夠對對以自己部隊為核心的1000公里範圍內進行精準打擊。一門155自行火炮可以對50公里內一門敵人火炮進行準確射擊,並且首發命中。”

  胡秀山依舊沒辦法想象出下下一場軍事革命後的戰爭會是什麼樣。但胡秀山已經能夠想象那樣戰爭的強度。指揮力、火力、精確度,完全超越現在軍人的想象力極限。

  站起身,胡秀山感激的對何銳說道:“主席,我明白了。那麼我沒問題了。”

  看著胡秀山的背影,何銳只希望自己的描述能夠幫助到胡秀山。不過在完全沒有任何原型設備的基礎上,胡秀山能否真正理解,何銳也不敢妄加猜測。

  而且何銳此時最希望的是日本革命能夠成功。早在1913年,何銳做的未來規劃中,推動日本革命成功,建立中日聯合海軍力量,就成為打贏下一場全球解放戰爭的諸多最優選項中的一個。

  如果中國只是想稱霸太平洋與印度洋,日本都不是中國必須聯合的對象。但中國即便稱霸了太平洋與印度洋,又能如何呢?

  美國的強大,是因為羅斯福等美國優秀的戰略家們構建出世界新秩序,並且通過數十年的努力,建成了美國主導的全球新秩序。

  而中國要建立的新秩序,必然是一個全球新秩序,也只能是一個全球新秩序。而中國文明在數千年中積累起來的高度,在結合了工業化的共產主義基礎理論後,無疑是現在地球上最適合全球秩序的文明。

  如果是一個全球秩序,東亞以及中國傳統的勢力範圍就必須是核心地區。也就是說,日本、緬甸、越南,要被視為半個中國本土。

  都21世紀了,波多黎各隸屬於美國,波多黎各的居民也都屬於美國公民。但是波多黎各的公民並沒有直接參與美國總統選舉的權利,只能選舉無表決權的美國眾議院的專員。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雖然21世紀美國的強大並不受波多黎各的影響,但是美國的文明水平竟然如此對待波多黎各,也可以作為美國在於中國的文明競爭中最終失敗的佐證。

  何銳並不敵視日本人民,也不至於真的喜歡日本人民。引用歐洲的一句話,‘放著身邊的鄰居不去愛,而去愛遠方未曾謀面的韃靼人’,何銳從沒有這樣的情節或者情懷。

  中國要主導世界秩序,首先要構建起中國與周邊國家的良好關係。既然日本列島沒辦法從中國旁邊搬走,中國就必須讓日本有光明的未來。這是由地緣政治所決定,與何銳本人的想法無關。

  所以,日本光明未來的第一步

  就是完成革命。何銳本時空,麥克阿瑟統治日本的時候,只是完成了日本一定程度上的土改,就讓日本人民發自內心的熱愛麥克阿瑟太上皇。何銳不認為自己努力培養的石原與平豐盛等人發動的革命就無法得到日本人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