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213章 海參崴人道主義行動(三)

    俄國人正如傳說中的霸道,無禮,野蠻。尤其是不懂規矩。韓海濤局長怒斥了俄國人的種種後,直接給了評價,“主席,俄國人靠不住!”

    何銳微笑著聽了韓局長的控訴,其間忍不住被逗樂了好幾次。尤其是最後關於交換‘談判記錄’的事情,何銳被逗得哈的笑出聲來。

    韓局長覺得何銳笑完之後會很生氣,就聽何銳評價道:“何海濤同志,咱們自己的同志若是沒有接受過培訓,做的也未必就比俄國人好到哪裡。在工業化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們都是年輕學生。”

    韓海濤一愣,竟然不知該怎麼回到。何銳的話怎麼聽都沒有指責人的意思,也談不上贊同。就如何銳平日的發言一樣,有種健康向上的感覺。一時間,韓海濤的氣也不禁消散了許多。但是韓海濤局長還是說出一件事,“主席,俄國的談判團長聽我們說起充分就業的實際價值後,說我們威脅他們。我很在意。”

    看何銳對此有興趣,韓海濤繼續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還翻開了會議記錄中的那部分,“……主席,當俄國方面的談判代表表示普通貿易並沒有我們認為的那麼重要之時,我們就把充分就業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告訴他們。俄國代表團的團長當即表示,我們在威脅們。我不知道那人到底怎麼想的。”

    何銳輕笑一聲,並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的。既然這位俄國貿易代表團團長的名字十分陌生,何銳也不覺得他能混到什麼不得了的高層。也就是說,這位聯共(布爾什維克)黨員對於商品經濟的看法大概率沒有跳出農業社會的範疇。

    農業社會經常出現數量相對於小農生產者數量較大,同時也找不到買家的商品。這在商品信息十分不發達的生產環境下是常態。農業社會中,人們處置這部分商品的方式就很值得玩味。

    正因為不知道這部分商品的價值,很容易出現兩種極端處理方式。要麼極為廉價的出售,要麼就一定要賣個高價。凡是較真的人,面對已經付出了勞動力的產品,是傾向於要高價。

    既然對方並非是一個高層,未來也不是高層,他對於經濟的理解很可能如此。

    商品的使用價值越清晰,價格反倒越容易達成共識。這也是為什麼選擇物價局局長韓海濤作為談判代表的原因。如果讓何銳負責此事,哪怕何銳在理論上口燦蓮花,也真的不知道一件商品到底在市場上會賣到什麼價位。

    何銳在這個時代也沒怎麼為自己花過錢,在另一個時空,因為網絡支付的緣故,已經好久好久沒有觸摸過現金了。

    附近幾家有良好供貨渠道與價位的大超市與小超市,就完全決定了何銳對於普通物價的認知。

    何銳嘆道:“辛苦你了,韓海濤同志。消消氣,下次俄國換了談判代表的時候,還得你這有經驗的同志和他們談。”

    韓海濤的氣憤,一半是因為俄國人的態度,一半是擔心沒談成,被追究責任。連何銳都不追究,韓海濤也就放下心。另一個問題很自然的冒了出來,“主席,俄國方面真的會換人?會不會換上更糟糕的人?”

    “韓海濤同志。俄羅斯這個民族誕生的很晚,大概是康熙年間才開始出現俄羅斯民族的概念,到現在也不過200年。這是一個年輕的民族,對外的反應自然和年輕人差不多,有股子不當大哥渾身不自在的愣頭青傻氣。以這樣的民族特點,你覺得他們想做成一件事的時候,會怎麼選擇?”

    聽了何銳的話,韓海濤稍一思索就明白了會發生什麼。愣頭青們是不會選擇低頭的,如果非得有什麼力量壓制他們,逼著他們就範。愣頭青要麼蔫了,對事情就走走過場,完全陷於內心的失落。要麼就裝作低頭認錯,盡力把事情向著解決的方向推動。

    不管是哪一種,前茶館老闆韓海濤都覺得自己能對付。畢竟以前的自己不過是個小小的茶館老闆,現在物價局局長兼談判代表韓海濤代表的是東北政府這個強大的組織。沒理由怕那幫王八羔子。

    謝瓦廖夫同志並不知道中國談判代表韓海濤對他的看法,拿到了簽了字的談判記錄後,他就冒著零下六七度的氣溫,乘坐著馬拉雪橇趕路。白天的寒風與能凍死人的夜晚都無法阻止謝瓦廖夫同志的腳步。

    儘快把消息送到組織手裡,並且將中國東北政府談判中表現出的不懷好意告訴給黨組織,這就是聯共(布爾什維克)黨員的義務。

    謝瓦廖夫同志運氣不錯,他剛趕回到下車的小鎮,正好有一列運送傷員的火車經過。大家就擠上了火車,與傷員們一起往西伯利亞的小城趕。

    傷員們真的很慘,大家不僅忍受著傷痛,還要面對感染帶來的痛苦。不少人傷口化膿,發起了高燒。從莫斯科來的謝瓦廖夫同志立刻想起了在莫斯科盛傳的神藥,就詢問隨車的軍醫護士是否知道‘磺胺’這種新藥。

    軍醫和護士聽完謝瓦廖夫的問題,不解的嘗試用俄語捲舌音發出‘磺胺’這兩個音節。但是很明顯,他們連聽都沒聽說過,發出的聲音極為怪異。

    謝瓦廖夫在下一個車站立刻發電報給莫斯科,請求調集磺胺給車站。有不少紅軍官兵的情況已經非常緊急,若是這麼熬下去,只怕在半路上就會犧牲在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