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201章 白俄臨時政府(一)

    就如英國政府面對愛爾蘭大饑荒,從頭到尾的出發點只是維持災荒下的英國穩定。愛爾蘭人死了幾百萬,逃去海外百萬,符合了維持社會穩定的思路,自然得到了英國政府的支持。

    與之相對的,各國前來救災的行動遭到了英國政府的極大厭惡和反對。有人說是外國幫助英國政府賑災,削了英國政府的面子,導致英國政府的不快。身為《泰晤士報》的專欄作家,莫里循本人並不認同。

    英國政府其實不在乎外國跑來幫助救災。真正讓英國政府在意的是,一旦外國提供的賑災行動展開,就讓愛爾蘭人有了原地解決災情的希望和期待,有了希望和期待,災民們就有了方向。不再餓到無力動彈的愛爾蘭災民還有點力氣拿起武器。

    如果希望和拿起武器的體力結合起來,對於英國政府來說,就是一場災難的開始。

    想明白了這點,莫里循生出一股衝動,回去之後要寫幾篇關於此次中國災情的新聞報道。雖然莫里循知道英國政府的目的,但是不等於莫里循就支持英國政府採取的手段。尤其是與中國救災思路相比,莫里循更認同中國。

    確立了大方向,各路領導就回去工作。何銳一個電話就把《東北日報》總編莫楊請來,莫楊一見到何銳,就急切的把《東北日報》的宣傳主題,東北大救災講給何銳。

    何銳平日裡對莫楊很客氣,此時卻著實沒空,聽莫楊說了個大概,何銳就把自己的要求講了出來,“第一,宣傳水利建設在穩定農業生產的重要性,第二,宣傳東北調整糧食出口稅增加的新聞。這兩件事先完成。”

    莫楊推了推眼鏡,覺得這兩條內容對於整個救災來說幾乎沒有意義。興修水利是個長期過程,對現在的災情毫無作用。至於增加糧食出口稅,在莫楊看來簡直是莫名其妙,在這種時候還出口糧食,這簡直與救災是背道而馳。怎麼能拿出來大講特講呢?

    稍一思索,莫楊又推了推眼鏡,“主席,這些話是說給誰聽的?”

    何銳很喜歡這樣的敏銳,也率直的答道:“我不想對英法日本做什麼解釋,這些事情就是讓他們聽的。若是英法日本頂著巨大壓力繼續購買糧食,到時候我們只能繼續增加出口稅。”

    莫楊明白了原因所在,受命而去。何銳讓秘書給程若凡那邊打個電話,告訴程若凡,因為災情,遼寧南部的遼東半島要強化水利建設。需要軍隊派出部隊參與。

    程若凡此時並不在辦公室。他正在前往部隊基層的路上,本來程若凡就在基層視察,是被強行叫回來的。

    坐在顛簸在土路上的汽車上,程若凡考慮著未來的戰爭。維持100萬人的戰線,以當下的東北軍師級單位,需要80個師,大概是27-28個軍。雖然東北軍校遍地開花,軍中大力培訓。但是培訓出來的還是士官,29個軍,軍級單位的軍官數量一兩百人,就算是給這些人安排到位置上,他們真的能夠完成任務麼?

    心中左思右想,程若凡越想越不樂觀,好不容易到了第一個休息站,就有人送來電報。看了內容,程若凡的煩心事立刻飛到了九霄雲外。旁邊的隨行人員看著程若凡一臉的歡喜,也不知道出了什麼好事。

    程若凡想了想,直接命道:“回瀋陽。還有,現在就給這些人發電報,要他們到瀋陽集合。”

    一回到瀋陽,程若凡立刻召開工程兵會議,還把東北軍司令徐乘風也請來了。

    程若凡想到的事情,徐乘風自然也想到了。唯一沒想到的是,何銳竟然藉著此次救災之名開始大規模修建永備工事。

    但這的確是最好的機會。水利設施的特點就是有著漫長的輸水渠,輸水渠縱橫往來,要修的地方可就多了。

    正如徐乘風與程若凡所料,日本這邊並沒有感覺興修水利有什麼問題。但是迅速開工的工程只進行了不到一星期,徐乘風就得到了消息,日本駐朝鮮總督派人到了瀋陽。

    這把徐乘風弄的有些緊張,難道日本總督那邊看出了什麼端倪麼?

    日韓合併之後,日本並沒有把朝鮮半島的人看成日本人,而是把朝鮮人看成了殖民地。所以日本在朝鮮半島設立的是總督,而不是普通的行政長官。

    日本代表是個文官,見到何銳之後立刻行了文官禮數。何銳點點頭,並沒有多禮。說起來,日本駐朝鮮總督,反倒與何銳在中國的地位最為類似。兩人都掌握著直屬武裝,又掌握了地方政權。還都是中央任命。

    除了這些點之外,最有趣的是,現在的日本駐朝鮮總督齋藤實,是日本海軍大將。軍階與何銳這位‘鎮安上將’其實非常一致。

    日本代表小林旬恭敬的說道:“何閣下,在下奉齋藤總督之命,就貴方興建水利工程,試圖從鴨綠江取水一事前來。”

    何銳也沒想到日本的朝鮮總督竟然是為此事而來,不免有點佩服起這位海軍大將手下有人才。鴨綠江是中國與朝鮮地區的界河,並非一條流量很大的河流。如果東北大量從鴨綠江取水,的確會影響到朝鮮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