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110章 為了戰爭為了勝利(一)

    朱爾典的電報只是被存檔,連外交大臣只是瀏覽一眼就放下了。遠東在當下的英國格局中只是一個很不重要的所在,只要不出事就行。

    如果不是1月7日,軍需大臣丘吉爾在內閣會議上專門提及了何銳,外交大臣就會把這份電報忘光光。但是既然被提起,外交大臣就回去調出了電報,點報上的確有何銳的名字,但是外交大臣並不明白為何丘吉爾怎麼會知道這人。

    外交大臣的首席秘書並沒有任何疑惑,見到上司的確需要指點,秘書就拿了幾份報紙進來,尤其是昨天發行的《泰晤士報》。作為悠久官僚體系內出身的精英,秘書翻到其中一頁,外交大臣帶上眼鏡,就見新聞上寫道:作為最堅定支持協約國的中國將軍,何銳上將管轄的中國東北地區,第一批輸送到俄國的武器已經裝車。而且隨行的還有大量戰爭繼續物資,包括大豆油、甜菜糖、麥芽糖……

    看完這篇分析中國東北作為俄國穩固戰爭物資供應地的新聞,外交大臣摘下眼鏡。現在他明白這是怎麼回事了,如果沒有這篇《泰晤士報》新聞,在倫敦知道何銳這個名字的人不會超過五個。但是有了《泰晤士報》的報道,情況就完全不同。

    首席秘書看到自己的大臣好像還沒能理解何銳的價值,又遞上了其他幾份報紙,其中就有《費加羅報》。

    外交大臣閱讀法文報紙一點都不費力,即便是戰爭時期,法國佬的新聞還是忍不住要吐槽英國。文章先抨擊了軍需大臣丘吉爾逃過了達達尼爾海峽戰事調查委員會的調查,重新回到了政壇。接著就嘲諷起因為英國的無能,為了一艘無意義的戰列艦就把奧斯曼帝國逼到了同盟國那邊。

    而以馬格隆為首的睿智法國商人,開闢了中國東北的軍需品生產,為法國的親密盟友俄國提供了急需的武器物資供應。

    這下外交大臣總算明白了丘吉爾為何要提起一箇中國將軍,既然丘吉爾重回政壇,外交大臣就沒理由和丘吉爾唱對臺戲。不就是利用一下局勢麼,外交部有的是辦法。

    “發個電報過去,詢問一下何銳的軍工企業有什麼需求。”外交大臣命道。

    1917年的無線電已經全面應用,通過軍用頻道,外交大臣的電文很快抵達了京城,朱爾典立刻明白自己的機會來了。但堂堂大英帝國的駐華公使又怎麼能親自去見一位督軍,朱爾典就把自己的秘書派了出去。

    在關注何銳的方面上,秘書要比朱爾典勤奮的多。一路上他把關於何銳的情況又讀了好幾遍。

    何銳1890年出生,16歲前往日本就讀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後在日本陸軍服役,之後考入日本陸軍大學。1915年5月返回中國,隨即被派往東北。

    在火車上準備了許久,等親眼看到何銳的時候,秘書還是被何銳過分年輕的容貌弄的有些訝異。至少在歐洲,這般長相會被認為不到20歲。不過中國人普遍看著比較年輕,秘書想想自己面前是一位26歲的上將,也收起心情,與何銳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