圏吉 作品

第248章,信物之謎

    井真成道:「在金思蘭看來卻是有理由的,因為則天女皇對日本人有極大的恩情!」

    江朔奇道:「此話怎講?」

    井真成道:「以吾國語言發音,吾國當稱邪馬臺國,在西漢光武帝時,吾王遣使到大漢來朝拜,由於傳譯有誤,竟被譯作了「倭奴國」,光武帝更是御賜「漢倭奴國王」金印。後漢三國時,吾國分為南北兩國交戰,其中北方的卑彌呼女王向大魏遞交國書,希望得到***的支持,但傳譯有誤,竟然將兩國譯為「倭奴國」和「狗奴國來……」

    說到此處,獨孤湘忍不住「噗呲」一聲笑了出來,她自覺失禮,吐吐舌頭道:「井郎你見諒,但……但這兩個名字譯的實在是太可笑了。」

    井真成卻笑不出來,一本正經地道:「此後日本歷代天皇……」

    聽到「天皇」二字,獨孤湘又「噗呲」一聲笑了出來,井真成怒道:「這又有什麼可笑的!」

    獨孤湘可不敢和他說什麼「小國之君也敢稱天皇」這樣的話,只得:「對不住,我前面沒笑夠……井郎你接著說。」

    井真成狠狠瞪了她一眼,卻也不敢拿她怎麼樣,只得繼續道:「此後吾國便一直被中原王朝傳譯為「倭國」,雖然歷朝歷代吾國使者遞交的國書中都懇請中原王朝為吾國正名,卻一直無人搭理。」

    獨孤問道:「是了,漢晉之際,漢人唯我獨尊,視中華以外皆為蠻夷,給周邊國家的譯名多用惡詞。」

    井真成道:「直到第七次遣唐使使團到訪大唐,粟田朝臣真人大使再次遞交國書,卻意獲得當時的皇帝御批,正名為「日本」,乃取其國在日出之地的意思。」

    獨孤問道:「想必粟田真人所見的皇帝就是則天女皇吧。」

    井真成道:「不錯,粟田真人是吾國正四位下的大臣,其職猶大唐戶部尚書,他好讀經史,解屬文,儀容大淨、舉止溫雅,深得女皇喜愛,真人到訪時,正值女皇亦在自改國號為周,並自創文字等前人所未有之新奇事。遂應允了真人奏請改國號之事,親自改「倭」為「日本」。自此以後,大唐國書才對吾國以「日本」相稱。」

    獨孤湘道:「改個國名而已,有沒有什麼實際的好處,日本人就會對則天女皇感恩戴德至斯麼?」

    井真成道:「此言差矣,吾國自稱「君子之國」,雖是蕞爾小國……」他說到此處,三人又感好笑,哪有人自稱本國為「蕞爾小國」的?井真成也不知道他們笑什麼,索性不理,繼續說道:「吾國禮儀敦行,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女皇正名之德,吾國上至君臣下至黎庶莫不感恩戴德。」

    獨孤問道:「如此說來,日本遣唐使確實有幫助武氏的理由。且日本與大唐之間有東海相隔,真把那信物送到日本國,確實比西域、漠北都安全的多。」

    井真成道:「金思蘭也是這樣想,金思蘭是皇黨,因為李唐素重新羅,而女皇重日本而輕新羅,因此新羅人對女皇沒什麼好感,當時雖然女皇已還政中宗,但諸武復振都做了***,時人謂諸武不除,天下難安,聽泥捏師竟然要保武氏,金思蘭如何不急?但他身為內衛,一日也離不開禁中,且以他一人之力,也兜截不住日本四百人的遣唐使隊伍。於是他想到了一箇舊相識——江湖盟主李邕,李邕時任海洲刺史,金思蘭心想若天不佑唐,日本人已走南島路離去了,茫茫大海無處追索,若天佑大唐,則日本人當走北島路,北島路沿岸水行,就算過了海洲,也能找到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