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陽蘭草 作品

100 戰場(一)

    沙麓山下,嶽山縣城的北邊就是大宋國和北鈥的門戶邢門關。

    這裡駐守著三萬大宋國的兵馬,另外有兩萬人馬卻跟著國舅爺楊可林駐紮在嶽山縣內。

    這樣的部署和梅家軍在時的部署完全不一樣。

    原來梅家老少三代在這裡駐守時,他們都是在邢門關駐紮,並不來嶽山城裡騷擾百姓。以平時在酒店裡或是在大街上一般是看不到兵士的身影的。

    邢門關是大宋國和北狄的第一道門戶,所以梅家祖孫無論是誰都覺得不能輕忽。

    而剩下的梅家軍則分別駐守在第二道防線和第三道防線。如果邢門關這邊一旦有北狄人來進犯時,邢門關的士兵們就會馬上點起烽火來示警,於是第二道防線和第三道防線的軍隊就得到了消息,做好了戰鬥準備。

    梅家軍每次都在邢門關駐紮不少於五萬人的士兵。這些士兵因為身在第一線,所以他們並沒有屯田任務,而第二道防線和第三道防線的軍隊就有屯田任務了。

    所以在梅家軍內部。三道防線的士兵也是一年一輪換的,絕對做到公平。

    然而梅家軍一撤走,換了內地的軍隊來到北邊駐防,守將也換成了邊地百姓不熟悉的一個小白臉。

    他一來到此地,他身邊的人就開始為他吹噓,說他是國舅爺楊可林,在京城有赫赫戰功,所以才被皇上直接指名派到這裡來防守。

    老百姓剛開始不明白,以為大宋國的軍隊都是一樣的,要是過了三個月這後。

    他們就發現了許多不同的地方,比如這位守將只是在邢臺駐守了兩個月,然後就帶著兩萬人馬住進了嶽山縣。

    嶽山縣令有點苦不堪言,軍隊要住進來,他做為縣令就要給收拾住的地方。這可是兩萬士兵,而不是兩百或是兩千呢。

    所以這位嶽山縣的洪縣令硬著頭皮,當然也忍著著心中的怒氣花了一個月時間,組織百姓搬遷,給國舅爺楊可林騰出了地方。

    當然楊可林的大將軍府是洪縣令把自己的家讓了出來,又修整了一番。這才請楊大將軍住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