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越嶽 作品

第495章:無法拒絕的條件

    阿信忙道:“如此就多謝了!”

    “不客氣!我還聽說,你們想要葡萄牙派人,前往東秦學習你們的語言,這件事情我也會安排。

    同樣的,你們也可以派人來科欽,我會讓人教他們拉丁語,同時也會讓人請教他你們的語言。你也明白,我們要擴大交流,翻譯的人才不能少!”阿爾布克爾克說道。

    “當然,我國非常樂意!”阿信自然同意。

    ……

    翌日,東秦使團趁著等待新作物的時機,在塞克拉的陪同下,開始訪問當地的土邦,讓他們接受利益均沾這個條款。

    阿信也開始打聽君上要的印度馬的消息,不僅有印度馬,還有就是阿拉伯馬。

    顏政對馬種的瞭解不多,可還是知道在印度,有一種世界名馬,這就是馬瓦里馬。

    葡萄牙人在印度經營不久,還不知道印度馬種的情況。

    多番打聽之後,才瞭解到這種馬,此刻在古吉拉特蘇丹國有分佈。

    幾經周折,在送出不少雲錦和彩瓷給該國蘇丹,付出大價錢後,阿信終於購買到五百匹高頭大馬。

    這五百匹馬分為兩個品種,其中一種的外形,同顏政描述的幾乎一樣。

    額頭上有一塊白色的菱形印記,頭部精緻優雅,眼間距比較寬,口鼻中正,嘴巴薄而堅定。

    臉部長而平,前額寬闊而光亮。中等尺寸的耳朵尖部向內翻卷,就如同一個“比心”的形狀。

    阿信雖不懂相馬,可望著這些馬誇張的肩高,就明白君上為何要四處收攏牲畜品種。

    這些馬比東秦的馬,要高大太多,一看就適合用來拉炮幹活。

    一個月後,葡萄牙從桑吉巴爾帶來了新作物。

    東秦使團心滿意足的啟程返航,他們不清楚新作物的價值,只清楚這次訪問,將東秦的利益拓展到了印度沿岸。

    阿爾布克爾克卻更加的明白,知道這意味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他命令塞克拉和奧波德拉啟程回國,將條約和東秦的禮物送回去,順帶將這兩個想要分享好處的人,通通送回葡萄牙。

    他在給國王的信中寫道:國王陛下,東方出現了一些很特別的情況,我認為這邊不再是一個可以自由自在的地方。我如今簽訂這份協約,保障了國家的貿易利益,卻無法保證,今後東秦人的腳步會不會進入印度,所以我請求,擴大對印度總督區的支持,我們必須穩固的建設好在東印度的據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