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恰如此時此刻

    顏政看過s區的鬥爭,這類書籍教會他一個道理,那就是要暴亂的時候,前期一定不要硬打官府勢力強大的地方。

    必須抱著搗亂的想法,將四面八方都弄得亂糟糟的,只要讓除了城市外的地方,都陷入無政府狀態,那麼鄉紳宗族影響下的地區,就一定勝不過有槍桿子的隊伍。

    這個道理非常的簡單,也非常的精妙,總結到一句話,那就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因為古代王朝,沒有能力將政權建設到基層,往往都是皇權不下縣。

    鄉約治理地方,地方鄉賢和鄉紳,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地方的司法權和執法權。

    甚至可以引申為一種意識形態,鄉約成為觀念性的東西,根深蒂固的植根於封建王朝的底層百姓之中。

    鄉約的影響有多大呢?鄉約最早來自《周禮》,真正成文是《藍田呂氏鄉約》。

    經過朱熹對儒學的發展,確定禮必須下庶人,故而他改編,寫出《增損呂氏鄉約》。

    等到大明時期,一般都是讓鄉老,以呂氏鄉約為基礎,進行各地鄉約的確定,用來教化百姓。

    鄉老也據此來處理農村、鄉鎮中的百姓內部矛盾,即便是縣令在處理某些桉子時,也要請幾個鄉賢,來詢問一二,否則的話,地方大族定會使絆子。

    對於地方大族來說,鄉約已經成為他們的利益所在,對於平民來說,鄉約已經成為他們的價值評判的標準,成為他們固守的觀念。

    封建時代的愚民政策,使得平民對這些東西非常的頑固,鄉賢也在其中推波助瀾,共同維繫一套封建體系,實現上層對底層的奴役。

    所以有些人怒罵清末的百姓麻木不仁,其實這不對!觀念性的東西,他們也是從上一輩人口中聽來,融入他們的行事準則中來。

    這種思想上的奴役更為可怕,貧寒之家可以為了“孝”,大行厚葬之風,為此賣屋賣田也在所不惜。

    各種慶弔往來,各種俗禮,也深深加重他們的負擔,更別說對女性的壓迫上。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打造一種無政府狀態,再由更先進的組織補上,取締鄉約後,重新普及新觀念、新知識,讓他們明白,誰才是真正壓在他們頭上的大山。

    只有把這個捋順了,老百姓的觀念裡有了不同的東西,他們才能跟著你走,才會生出許許多多的新想法。

    單靠幾篇文章,只能讓知識分子激昂,必須親自去做、從小處開始做,才能量變到質變。

    可惜,顏政本質上還是“反動”的,雖比大明朝廷先進一些,可他最怕大明的百姓,在思想上覺醒起來。

    所以他制定的策略,是首先假扮“麻匪”,讓南贛地區的無政府狀態擴大,而後打出“槍在手,跟我走,殺地主,搶碉樓”的旗號。

    等收攏人口之後,便給他們一種全新觀念,即告訴大明的百姓,他們痛苦生活的根源,就在於他們託生在了明國。

    通過明裔移民老鄉的談心,讓他們感受到,東秦空氣都是香甜的,在東秦不吃飯都能活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