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越嶽 作品

第365章:弘治皇帝死了!

    大明使團確認條約履行的細節後,便是著急忙活的籌備著回京。

    按照雙方的約定,東秦將先撤鎮江駐軍,待到大明履行條約,開港通商之後,便是撤去寧波駐軍。

    等所有條款都落實後,便是撤去定海和雙嶼駐軍。雙方約定,這個過程不會超過半年,也就是說半年之後,東秦便要盡數撤軍。

    大明保證半年內就落實條款,其餘一些條款,諸如宗藩權互認,則由東秦親自去履行,大明實在是拉不下臉,親自去旨藩屬國,告知相應條款。

    在寧波簡單的宴會後,大明使團啟程回京,阿信還特意送了他們幾輛東秦造的馬車,作為紀念。

    當使團回到杭州後,劉大夏、謝遷、王珩,再也忍耐不住,紛紛痛哭起來。

    弘治皇帝駕崩了,比另一個時空要早上兩個月,想必是浙東慘敗一事,令的他憂思過甚。

    可未等劉大夏悲傷完,京師便是來旨,要求將劉大夏奪職,枷鎖入京、加三道鐵鏈,以示罪孽深重,並舉家下獄。

    劉大夏叩頭謝恩,坦然的接受了枷鎖和囚車。

    隨行的謝遷、王珩、馬文升,無一不是抱著深深的同情。

    好在新收的弟子龍俊人,依舊是不離不棄,這讓劉大夏頗為的欣慰。

    當車架走到南直隸時,終於爆發了一次民憤,沿途百姓紛紛用臭雞蛋、爛菜葉和石頭砸劉大夏。

    都將喪權辱國之罪行,盡數歸於這位總督大人。大明朝廷文武,眼下也都有這個說法,民間士紳也是如此。

    尤其是那些因為開港而損失利益的官吏縉紳,更是不恨黥人,只恨劉大夏。

    且愈往北方走,這種民憤就愈多,彷佛就是有人在扇動民意。

    謝遷看得真切,他不敢想象,若真是他簽署的和約,怕不是嵴梁骨都得被人戳斷。

    劉大夏雖然悲憤,可一路上都在默默的忍受,加之隨行的官員眾多,也沒有差役行虐待之苦。

    只是時不時的民憤,令的他心裡頭在滴血,他不怪這些百姓,可卻為他們的愚昧而著急。

    地方縉紳百姓,皆是渾然在夢中,越往北這些地方縉紳,越不知道黥人的厲害,反而在此扇動民眾,逞一時之快!

    ……

    華夏四年6月初,大明使團趕回京師。

    明代皇帝駕崩,各種禮儀都已簡化,基本停靈七天就要下葬,嗣君也不用搞什麼守孝三年、不近酒色。

    但是由於謝遷這位閣臣在外,所以弘治皇帝的廟號和諡號還未商議。

    加之一份沉甸甸的條約還沒有定下,群臣瞭解弘治皇帝的心思後,也就想著落葬前了結,給新君留下一個乾乾淨淨的皇位。

    謝遷、王珩、馬文升等官員,一進京便是跑去哭靈。

    劉大夏雖痛哭,可卻沒有機會再送弘治一程,剛進城就被交由詔獄。

    兩天後,弘治皇帝的廟號和諡號確定,明孝宗、建天明道誠純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而後皇帝遺詔頒佈,自漢代起,皇權的交接,便有兩份關鍵的詔書,一為皇帝遺詔,二為新皇即位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