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坩堝鍊鋼

    第二天,李海狗他們幾個打魚的,就開始在顏安河裡教阿信,以及十幾個少年操帆,他們用的是一塊修補好的硬帆。

    在竹筏上,這塊硬帆隨著風不斷飄揚,李海狗就通過演示和肢體語言,告訴這些人該怎麼迎風。

    傳統硬帆也是可以逆風調戧,就是利用不斷改變船頭方向的做法,使得船隻可以在逆風中走之字。

    雖說不像三角帆這般高效,但是在順風的時候,硬帆還是可以更好的利用風力。

    所以到了十六世紀中期,西方的船隻都開始採用橫帆和三角帆混用,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利用風力,更適應於遠洋航行。

    而顏政之所以讓他們先在河裡練,除了讓這些旱鴨子先有風向這個概念外,也是想要讓他們探索一下三角帆。

    一想到臺灣海峽的黑水溝,顏政就覺得必須讓他們學會三角帆技術,否則每次橫渡都需要借道澎湖才能減少風險。

    其次就是以後船要大起來,船不大的話,很可能造成“六死一留三回頭”的慘劇。

    且在知道福建此時的走私盛況後,顏政就有了溝通福建的心思,他覺得只要有利可圖,福建的海商們未必不會跑來東蕃。

    單靠自己走出去,定然是不行的,必須兩隻腳走路,一方面走出去,一方面引進來。

    反正有了石墨以後,顏政自然而然就有了更大的底氣,來進行更加開放的對外交流。

    雖說坩堝鍊鋼法產量有限制,可誰也不能否認,這玩意帶來了機械業的春天!

    歷史上這方法於1742年,由英國人洪茲曼發明。即便是後來瓦特能改良蒸汽機,也得益於這項技術的大規模運用。

    …………

    莫城鍊鐵廠,鍊鐵爐和炒鐵爐已經增加到了三座,由於大量優質苦力投入挖礦事業,所以鐵料的產量最近高了不少。

    專職打鐵的族人也已經達到了三十四人,鐵木針更是已經可以稱得上是熟練工了!

    他上個月就打出了部落第一口鐵鍋,這口鐵鍋雖然不大,但卻意義非凡,因為顏政終於可以吃上鐵鍋爆炒的菜了!

    只是面對顏政,他臉上完全沒有往日那股子驕傲勁,他畢恭畢敬的站著,看著顏政在鼓搗著新的東西。

    這次顏政同樣帶著十幾個最聰明的學生,開始了這次鍊鋼實踐。

    而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好這些石墨,他特意親自上手。石墨坩堝的配方,也是有要求的,有時候只要鐵的產地不同,那麼練出來的鋼,就有可能屬性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