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行之 作品

第66章 真假千金

    (27) [v]

    如今是成熙二十九年。

    成熙帝登基之後一直沒有換過年號,也就是說成熙帝在位二十九年了,而他是三十二歲登基的。

    他在皇帝中已經算是高壽的。

    若要司行簡評價,成熙帝還算是個稱職的皇帝,就屬於那種沒幹出什麼昏庸的事,也沒有大的能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建樹。

    最能值得稱道的,大概就是成熙帝在位時間長?

    成熙帝早年是有心吞掉大月國的,可是他有心無力,大周根本沒有將才。

    兩國戰亂,不僅讓國庫不豐,邊關民不聊生,而且不少地方也匪患頻發。

    所以這近十年,成熙帝一直採取保守反抗的政策。

    即便是大姜國滅了大月國,成熙帝也不想看到再起戰亂。

    雖說大姜國有可能來進犯,但現在不是還沒來嗎?

    姜國內部還不平穩,總有人想著復國,再者,等大周國過些年強盛了,大姜國或許就不敢來犯了。

    這大概就是成熙帝的心態。

    所以像李重山這樣,既想保家衛國,同時也自家能建功立業的人,就把目光放在成熙帝的繼承人身上。

    對此,司行簡表示理解,卻並不贊同。

    那些早夭的皇子不算,成熙帝一共有六個兒子長成。這樣的數目不算少,但現在一個能用的都沒有,估計成熙帝也是心知肚明,才在先太子死後遲遲未立太子。

    先太子是元后嫡子,被人害死了。

    司行簡表示:這並不稀奇。

    縱觀歷史,所有太子能順利繼位的,大約只有一半。

    至於那種從小就被立為太子的,那就更少了。畢竟從小就被當成箭靶子豎在那裡,不被別的皇子暗算才怪。

    太子死後,成熙帝便要查找兇手,最後找到自己另一個兒子身上。

    不管這位皇子是罪有應得,還是做了別人的替罪羊,他最終被貶為庶人,終身幽禁。

    這一位皇子便廢了,除非他是有意韜光養晦,等有朝一日坐收漁利。

    只是司行簡覺得這種可能性並不大。

    因為這樣做得不償失,尤其是在其他皇子並不優秀沒什麼競爭力的情況下。

    這樣一來,皇子就剩下四位,分別是:平王、燕王、齊王和才十二歲還未封王的六皇子。

    六皇子年歲小,性子又驕縱,可以排除。

    其餘那三位王爺,若要司行簡評價,那便只有四個字:不堪大用。

    他們所有的心思都用到怎麼能爬上那個位子上,而不會思考自己怎麼樣才配坐上龍椅。

    所以,孩子生得多又有什麼用?那幾個人加起來還比不上他家崽一人呢。

    他從不忌諱和兩個孩子講述朝政相關事宜以及朝廷派系,昭昭幾乎是一點就通的,而玥兒對這些不怎麼感興趣。

    司行簡那麼做,並非是有什麼想法,只是想讓她們多瞭解一些事情,長些見識,免得輕易被人哄騙,或是被人欺負。

    都說“女子頭髮長見識短”,難道不是在這個時代的種種束縛,限制了她們嗎?她們被捆住了翅膀,卻還要被嘲諷不會飛翔。1

    別的女子他管不了,也不想管。但他家崽,無論在何處,都應當活得自在隨心。

    出於一個老父親的愛子之心,司行簡肯定會盡自己之能,保大周國不陷於戰亂之中,但他卻不打算站隊任一皇子。

    若出錢出糧,甚至還要把自家姑娘搭進去,那也太蠢了。

    他更沒有謀朝篡位的想法。

    現在他面臨的麻煩還不到那個地步,大周也氣數未盡,他不願意攬麻煩。

    按照姜國的野心,肯定想要吞併大周的,兩國之間的大戰不可避免,只是或早或晚的問題,他要做的,就是讓這場大戰儘量延緩一些。

    若是周國五十年後還沒有與之一戰的實力,沒有出類拔萃驍勇善戰的將領,沒有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那麼,大周在之後必然會戰火不斷。

    只有趁著姜國還未崛起,先下手為強,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於兩國而言都是。

    不過到了那時,已經與司行簡沒有什麼關係了。

    司行簡覺得,他默默為大周做出這麼大的貢獻,總得收點利息才行。

    ——那座銀礦他就笑納了。

    司行簡本來就沒打算把開採出來的銀子上交,畢竟原主發現銀礦之後,是瞞著人偷偷開採的,如今幾年過去,礦石都變成了粗銀。若這時交出去,只會給自己惹麻煩。

    他在單方面做了交易之後,收下這筆銀子就更心安理得了。

    李重山對原本的司行簡有著極深的誤會,以為司行簡是個仁義良善(主動剿匪)、有勇有謀(剿匪成功)、淡泊名利(救過他的命還把功勞讓給他)的人。

    尤其是這次他們再次打交道,李重山打聽了些周府的事情,更覺得司行簡是個重情重義的大好人——能對已經和離的前妻做到這個份上,還不留名不求回報的,簡直是世所罕見。

    司行簡:?

    李重山本來只想打探一下齊王的事情,然而一接觸司行簡本人之後,就慢慢起了拉攏司行簡甚至勸對方一同參軍的念頭。

    他聽到司行簡用那種鄙夷的語氣評價平王時,也沒有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