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第262章 永遠能相信朱文正




    “大哥,你想要做什麼,不需要我幫忙?”朱樉問道,“我經常在海上,不需要熟悉海洋。我可以留在南京幫你。”



    朱標想了想,道:“好,那你留下來。我要改一點關於貪汙的律令。”



    朱樉好奇。貪汙的律令已經夠嚴格了,還有可以改的餘地嗎?



    當然能。朱標不是往嚴了改,而是往鬆了改。



    朝中大臣不太懂心理學,以為只要嚴懲就能禁止貪汙。



    但法律的懲罰必須循循漸進。如果貪汙一文錢和貪汙數十萬都是同樣的懲罰,那麼當某個官員在不小心多拿了一文錢之後,就會想著反正是個死,為什麼不多拿一點?



    這在其他律令中也一樣。



    偷東西和殺人不能一樣的罪,否則小偷就會變成入室搶劫。



    所以嚴苛的刑罰並不能引導百姓向善,而是要合適的量刑,才能起到引導的作用。



    許多貪官最初的時候甚至不知道自己貪汙,只是逢年過節和以為的朋友交換禮物,而對方的禮物稍稍重了一些。



    最後,這些禮物成了把柄,他們查了一下律令,發現就算向上峰自首也是個死,那就乾脆自暴自棄。



    朱標已經蒐集到了足夠的案例,足以讓自家爹和朝中大臣重視這件事。



    他相信,朝中大臣不傻,恐怕也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只是礙於自家爹對貪汙的深惡痛絕,不敢說放寬刑罰。



    朱標在臨近大婚的時候,還忙於朝政,並上奏了一條讓文武百官驚恐無比的摺子。



    放過小貪官?這這這……這次皇帝陛下會生氣吧?



    文武百官小心翼翼飄著皇帝陛下的臉,發現皇帝陛下的臉色很好,一點都沒生氣。



    他們心中了悟。這對父子默契十足,太子殿下拿到朝堂上討論的律令,恐怕早就和皇帝陛下討論過了。他們只需要跟著太子殿下一起喊“皇上聖明”“皇上仁慈”就成了。



    朱元璋確實剛開始有點生氣,後來就被說服了。



    如果小偷小摸就要砍頭,他當乞丐的時候被砍頭無數次了。一用小偷小摸做對比,他就明白了。



    於是,朝中開始忙於修正律令。百官們都為了此事對太子感激涕零。



    要知道,一文錢都要砍頭,他們連逢年過節給朋友送點禮物都不敢了,怕被人誣告。



    甚至他們和朋友出門喝個酒,那錢都得你一文我一文算清楚,生怕誰少收了一文,被說是貪汙受賄了一文錢。



    這樣的日子,實在是難過,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他們的日常生活。



    還是太子殿下有人情味,當過地方官,知道他們這些人的苦衷。



    太子殿下在大婚之前還忙著為百官討“福利”,接了更改律令這麼大的工作,誰也不會想到,太子殿下會在大婚之後撂挑子逃跑。



    連知情人都很疑惑,標兒究竟還跑不跑了?



    朱標笑著撣了撣手中的書本,翻開道:“其實我早就擬定好了,接下來只需要百官一條一條討論,然後執行,我的工作已經做完,隨時都可能離開。”



    知情人哭笑不得。



    標兒這是把兵法用在了偷跑上了?這算瞞天過海還是暗度陳倉?



    大概是朱標的形象一直都任勞任怨,幾乎沒有任性過;也可能是朱標這一手更改律令,讓朱元璋和滿朝文武百官都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律令上。從朱元璋到如劉基這種自詡智囊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人發現朱標私下的小動作。



    就算他們看到了異樣,也以為是朱文正鬧的。



    燕王朱文正,他做什麼大家都不驚訝。哪怕哪天他突然造反了,大家都不驚訝。



    當然,如果是太子朱標還在的時候,燕王朱文正造反,恐怕就是和太子聯手演什麼戲了。



    在朱文正那耀眼的光芒下,朱標將出海準備妥當,然後,他迎來了自己的大婚。



    “真的在大婚的第二天就偷跑?”弟弟們開始緊張。



    朱標理了理頭上壓得頭疼的冠冕,道:“怕了?”



    弟弟們立刻道:“不怕,很激動!”



    朱標笑著揮了揮紅色的衣袖,踏出大門,翻身上馬,去迎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