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第259章 如何成為世界中心




    南宋時,長安被金國所得。



    自元朝起,長安改名叫“奉元”,從名字上就能看出元朝對長安的態度。長安經濟一直沒有恢復,還因為元朝連年內亂更加荒廢,最慘時人口只餘不到十萬。



    大明建國後,朱元璋將奉元改名為西安,曾想重建西安都城,甚至有遷都的想法。



    但因為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及海運的發展、南方的開發,長安已經承擔不起政治中心的重任。



    現在大明以南京控制長江以南,以北京控制北方大塊原本屬於遊牧民族的土地。靠著皇帝和太子兩邊鎮守,以及海運、大運河的交通便利,在這個通訊和交通不發達的時代,勉強控制住了全國經濟和政治最核心的地區。



    南北兩京制,對如今的大明而言,可能是最好的辦法。



    但漢唐是這個時代的人心中一個難解的情結。朱標聽多了自家爹的絮絮叨叨,也想著怎麼增加一下長安的地位。



    經濟和政治都不行,那文化呢?



    既然長安如今難以承擔大明經濟和政治中心的重任,也代表著它的城池更新會滯怠。



    那麼,將長安打造成一座仿漢唐的城池,把世界第一座博物館放在長安,以後讓長安成為世界歷史研究中心,不僅能保持長安的特殊地位,也能為後世的長安增加一條重要的經濟收入——旅遊收入。



    朱標這一決定,得到了有漢唐長安情節的所有人的同意。



    只是朱標自己提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



    “長安處於地震活躍帶上,如果遭遇大地震,博物館的藏品可能會遭遇滅頂之災。”朱標道,“所以在建造博物館的時候,抗震的需求一定要大於美觀。我建議展覽櫃和儲藏櫃都用鋼鐵製造,焊死在地面上。房屋都用木質結構,就算砸下來,也不會砸壞鐵櫃子。”



    朱元璋拍著胸脯道:“讓工匠去想!大明現在有錢!”



    朱標嘴角微抽。大明也不是很有錢……罷了,修建一座博物館的錢還是有。



    “北京和南京之間有大運河,不急需鐵路。第二條鐵路就往長安修吧,再把西安的名字改回長安。正哥就駐紮在長安,他就能每年回家了。”朱標道。



    眾人都很無奈。他們懷疑,朱標這麼積極得開發長安,和漢唐情結無關,就是想念朱文正了。



    朱標當然不會承認這件事。



    他肯定也是有漢唐情結,才會不顧經濟得失,先給予長安好處啊。正哥是順帶的。



    朱文正得到朱標的信後,齜牙咧嘴笑了大半日。



    他沒想到,標兒居然會如此想念他。這就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嗎?



    朱文正樂完之後,就召集城中士紳,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他們。



    “雖然長安恢復不到漢唐的時候,至少也比宋元時期的邊陲小鎮好。咱們長安曾經輝煌過,總不能一直荒廢下去。”朱文正現在已經很會說話了,“我想你們也不希望自己曾經那麼輝煌的家鄉繼續當一個邊陲小鎮。本王和太子會向朝廷爭取,能不能成功,就要看長安的人心有多齊了。”



    朱文正掃視了眾人一眼,道:“畢竟你們也知道,長安現在對大明就是雞肋。大明已經開闢了向西方的海上商路,如果只從利益出發,大明沒必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支持長安城的建設。”



    朱文正這一席話,讓在場士紳全都失眠了。



    人皆自私,不肯輕易出錢出力,替朝廷修建基礎設施。



    但這個時代的人又安土重遷,對家鄉特別看重。



    誰不希望自己的家鄉繁榮?何況長安曾經是整個華夏文明近千年的中心,這樣厚重的榮耀,讓如今的邊陲小鎮西安顯得更加落寞。



    長安許多人都對宋朝抱有恨意。如果不是宋朝沒用,他們怎麼會成為邊陲?又怎麼會有“奉元”這個恥辱的名字?



    奉元,雖然原義是“遵奉天道”。但元朝給長安改這個名字,鬼都不信這是用“遵奉天道”的原義,而不是字面意思!



    長安變成了西安,老長安人們心裡舒坦了不少。



    重回不了整個華夏的政治經濟中心,能成為國家西方的重要城池,他們也算心安,能和祖先道一聲有好消息了。



    現在燕王告訴他們,西安還能成為長安。



    即使不是都城,也不是經濟最繁榮的城池,但長安可以憑藉其厚重的歷史,依託大明強大的世界影響力……



    長安將承載整個世界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