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端 作品

第25章 第二十五章

    “集安府一帶洪水決堤,沿途淹沒數個村莊,溺死者眾,浮屍千里。”

    頭一句話出來,就讓陸清則和寧倦一同變了臉色。

    如戶部尚書所言,南方年年水患,求朝廷撥款支援,不斷興修水利,加固河堤,百萬兩真金白銀砸下去,不至於砸出這麼個豆腐渣工程。

    這還未到雨季呢。

    恐怕這真金白銀都砸進了某些人的荷包,而不是河道。

    寧倦的臉色看不出喜怒,指尖輕點桌面:“繼續。”

    探子的頭埋得更低:“南方日漸炎熱,屬下往回趕時,正巧發了疫病,江右巡撫潘敬民下令,將大半江右封鎖包圍了起來,屬下廢了些功夫才得以出入。”

    崇安帝在位時不理朝政的後果顯露出來了——地方官員陽奉陰違,壓根不把新帝看在眼裡,為了政績和官途,肆意瞞報災情。

    恐怕即使有來自江右的摺子,也被攔在了衛鶴榮手上。

    寧倦砰地摔了面前的茶杯:“好大的膽子!”

    即使是像陸清則這樣鮮少有情緒波動的人,胸腔也燎起了火,深吸了口氣:“如今集安府的情況如何?”

    “回大人,重兵把守,常人不得隨意進出,持有通行令者才能出入,通行令還需加蓋巡撫印。”

    在那群當官的眼裡,這大概只是場尋常事,反正受難的是百姓,於他們來說不痛不癢。

    既然報上朝廷會給自己惹麻煩,那不如瞞報——畢竟他們的官帽,比區區一群草頭百姓的生死重要。

    他們粉飾太平歌舞昇平,大股災民們卻流離失所,惶惶不可終日,在絕望中病死餓死。

    陸清則看了眼面如寒霜的寧倦,衝地上的探子點了點頭:“辛苦了,先下去歇息吧。”

    探子不敢動,聽寧倦冷然重複了聲“下去”,才俯身行了一禮,默默退下了。

    南書房內一時陷入沉默。

    陸清則給寧倦倒了杯菊花茶,推到他手邊,順便也給自己倒了一杯:“衛鶴榮和潘敬民是什麼關係?”

    寧倦鬆開了攥得死緊、青筋畢露的拳頭,一口氣將茶灌下去,臉色平靜下來:“潘敬民中進士那年,衛鶴榮協同禮部主持會試,是那一屆的主考官之一。”

    四捨五入,潘敬民算是衛鶴榮的學生。

    寧倦從小過目不忘,陸清則倒是不奇怪他把這種關係都記住了。

    那日在文淵閣裡,衛鶴榮的態度也很好解釋了,他在維護潘敬民。

    但顯然不會是因為師生情,只可能是衛鶴榮與潘敬民存在利益關係。

    江右自古繁盛,以潘敬民的作態,在當地必然富得流油。

    衛鶴榮既然插了手,應當也是不想朝廷派人過去,免得發現什麼——畢竟隨著小皇帝年長,維護正統帝派的人也在增加,即使不是皇帝一派,也還有不少人想把衛鶴榮掰倒。

    陸清則摩挲著茶盞邊沿,緩緩思索著:“但如果我是衛鶴榮,比起擔心朝廷派去賑災的人查出什麼,將災情正常上報,派自己的人去光明正大地賑災處理,當做尋常事了了,不是更好?”

    畢竟南方几乎年年水患,躲躲掩掩的,反而更容易被察覺有異不是嗎。

    寧倦擰著眉尖,薄唇微動:“此事應當是潘敬民擅做主張。”

    衛鶴榮心裡大概也有不滿,但失了先機,又有掣肘,也只能幫忙掩蓋。

    那這個時候,倘若衛鶴榮察覺他們派人下江右查探,要著人下江南賑災探查,會有什麼反應?

    ——他要麼先下手為強,把潘敬民解決了,要麼派人提前去將線索抹乾淨。

    這可是個攻擊衛鶴榮的好機會,以上無論哪個結果,都不是他們想看到的,所以他們只能暫時裝作不知情。

    除此之外,要想查清楚潘敬民與衛鶴榮之間的勾結,還需要有一個信得過、有能力的人負責賑災,暗中調查。

    這幾年倆人籠絡了一些可用之臣,但陸清則在腦中篩了一遍,一時竟然沒有特別能行的——多半是年紀過大的文臣,派去出個遠差,能不能順利抵達都是個問題。

    遑論江右恐怕上下勾結一通,沆瀣一氣,這任務並不只是賑災,派任何官員去都十分兇險。

    吏部由衛鶴榮把控著,春闈選上來的,要麼選擇投入衛黨,要麼被安排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上任,可用的新鮮血液也不少。

    思來想去,竟然想不出合適的人選。

    陸清則揉揉額角,感到了一絲頭疼,正凝眉思索著原著裡能用的人,額上忽然微微一涼。

    寧倦無聲無息地竄到他身後,伸手輕輕替他揉著穴道,力度不大不小,恰到好處,熟練得讓陸清則有種他專門練過的錯覺。

    少年的聲音很平靜:“有一個人適合。”

    陸清則的頭疼緩解了點,輕蹙的眉尖也放鬆了些,抬抬眼:“誰?”

    寧倦薄唇啟合,吐出一個字:“我。”

    “……”陸清則的嘴不由自主張大了幾分,傻傻地發出個音節,“啊?”

    這副模樣看上去分外可愛。

    寧倦的心情好了幾分,又露出個甜津津的笑,解釋:“先帝在江南修了行宮,每年六月都會下江南一趟,此番我下江南,並無異常。”

    頓了頓,他的聲音低下去:“況且,我母親便是出身江南一帶。”

    寧倦的母妃出身江南醫藥世家梁家,只是在“給皇后下毒謀害皇嗣”一事之後,梁家被牽連到,早在十幾年前就七零八散了。

    寧倦登基之後,就將靜嬪追封為了聖母皇太后,再過段時日,便是她的忌日。

    生母忌日將近,皇上哀思,要下江南,又有先例,有理有據,挑不出一絲異常。

    寧倦垂著眼皮,俊美的側容隱沒在陰影中,眼底是一片化不開的濃墨。

    靜嬪被陷害時,他尚在襁褓,做不了什麼。

    剛被裹挾著登基之際,陸清則被蜀王騷擾,他也無法用權。

    衛黨在朝內根深蒂固,要一舉拔出,去江右或許會是個破局的好機會,風險伴隨著收益罷了。

    既然哪個都靠不住,他便親自去。

    看寧倦沉默下來,陸清則心裡酸酸澀澀的,以為他在憂思母親的事,側過身去,握住寧倦的手,溫聲道:“好,便按你說的來,正好還能去你母親的故地看看。”

    陸清則的手其實並不溫暖。

    他身體不好,底子虛,就算在炎炎夏日,皮膚觸摸上去也是溫溫涼涼的,像一塊焐不熱的冷玉。

    但是被他握著手,寧倦依舊能感受到難以言喻的溫暖。

    寧倦忍不住俯下身,從後面摟住陸清則,埋頭輕輕吸了口,稍顯馥郁的清冷梅香撫慰了每一寸陣痛的神經,空蕩蕩的心口也逐漸充盈起來,他感到一絲溫柔的平靜,面色和緩了幾分:“嗯,離京之前,我會安排好京城的事宜與後續的接應。”

    他不在京城的時候,衛鶴榮勢必會更加放肆,不過這正是他們需要的,衛鶴榮越放肆,越不將他們放在眼裡,對他們越有利。

    京城的動向也得讓人隨時監督著,任何風聲都得向他彙報。

    除此之外,還要安排人準備賑災……他私心想要陸清則當這個欽差。

    只是即使如此,也要兩三月見不到陸清則了。

    光是稍微想想,深濃的不捨就決堤漫來,淹沒了心口。

    還沒離開,他就已經開始思念近在咫尺的淡淡梅香了。

    陸清則察覺到寧倦雙臂越收越緊,感覺活像墜入了囚籠,動彈不得的,但他也懶得動彈,任由這小崽子撒嬌發洩不安:“下江南的隊伍裡,必然會有衛鶴榮安插的人手,還得找兩個身形肖似的替身,方便我們金蟬脫殼。”

    這回換寧倦愣住了,遲疑道:“我們?”

    陸清則伸出食指,抵著蹭在他頸窩間的毛茸茸的腦袋,無情推開,語氣涼涼:“不然呢?難不成你還想把我丟在京城?”

    寧倦驚喜錯愕一陣後,忍著不捨搖頭:“路途遙遠,江右又病疫蔓延,老師……”

    “我又不是尊琉璃,沒那麼嬌氣易碎。”陸清則不輕不重地敲了下他的腦袋,“廢話少說,江右災情緊急,刻不容緩,趕緊去安排。”

    “可是……”寧倦還是猶豫。

    陸清則面色一沉,語氣冷下來,教訓道:“拖拖拉拉的像什麼樣子,你是皇帝,不是小媳婦,去做你該做的事!”

    被他的語氣一唬,寧倦下意識地抻直了腰板,往外走去,拉開門了,才後知後覺這是他的書房。

    寧倦:“……”

    長順守在門外,見門突然開了,陛下則神情莫測地站在門邊,趕忙彎下腰:“陛下有什麼吩咐嗎?”

    寧倦沉默了片晌,並沒有顯露出一絲被老師教訓後的狼狽,面不改色道:“傳朕密令,召指揮使鄭垚、馮大學士、大理寺少卿範興言、戶部侍郎周欽……秘密前來。”

    長順心口一跳。

    這些都是天子擁躉,寧倦從未一次性接見這麼多人,這次恐怕是有大事。

    但他清楚不能多問,又行了一禮,匆匆地去傳了密令。

    幾個大臣依言,散值後悄無聲息來到常密會的偏殿,與寧倦和陸清則見了一面。

    等離開時,天色已深,趁著夜色,又在鄭垚的掩護下,悄沒聲兒地離開了皇城。

    隔日早朝,寧倦便拿出了準備好的理由,提出了要下江南。

    朝堂上頓時沸騰起來了。

    衛鶴榮眉梢一揚,眼底流露出一絲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