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屹 作品

第1683章 要啃硬骨頭

機械所的所長斟詞酌句地問:“李董要研發這個主要是想拿來做什麼用......”





李文軍說:“我們國家1991年就獲得了15萬平方公里的國際海底礦區,但是一直沒有開採。而且為什麼海底那麼大,我們只有15萬平方公里。因為國際上有個規定,對於未知區域,誰先勘測清楚地圖,就屬於誰。”





海底有大量大洋多金屬結核,以錳和鐵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為主要成分,含多種金屬元素如銅、鎳、鈷等。而且海底的錳結核中鎳的儲量很大,是鎳的重要遠景資源。





而鎳又是做特種鋼,發展各種高科技產業的基礎原料。





水越深的地方這東西越多。因為金屬結核密度大,被洋流帶到深的地方,就不可能再回到更淺的地方去了。經過時間越長,水域越深金屬結核的直徑越大。因為包覆在結核球外面形成新外殼的金屬,也是密度大的東西,會集中到深海里。





品位高的結核主要分佈在水深範圍4000米到6000米的大洋海盆區。





他是怕嚇到他們才沒說那麼清楚。





各個國家都在緊鑼密鼓地搞海底勘探。





中國到現在為止的技術還很落後。





他做海底機器人,就是在做初步嘗試。





現在這一步邁出去了,自然是要繼續。





其實海底機器人已經給楊守拙拿去在南海海底勘探測試去了。





楊守拙就說再往深水走,距離太遠,也不可能拉線,也超出遙控範圍。





肯定只能用載人,靠人來控制。





所以他下一步,就是要上載人的深水潛水器了。





有人小聲說:“沒地方試。”





這個再用玻璃缸就不現實了。可是直接去海里面,讓活人實驗,又太危險了。





李文軍說:“水庫啊。我們有個高山峽谷水庫。雖然面積不大,但是水很深啊。”





大家面面相覷。





說的也是啊。





那個水庫就是個狹長的深水水庫,豐水期最大水深能達到一百多米。





這個不就是個天然的試驗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