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屹 作品

第一零二零章 男人的情懷

雖然相比以後的磁懸浮六百公里的時速,這個速度有點微不足道。
甚至連高鐵的四百公里都比不上。
可是對於這個時代來說,已經是個驚人的進步了。
因為之前國內最先進的內燃機車,東風系列,最快速度也才達到160公里。
姜長航在第一天試運行結束後,就興奮地給李文軍打電話。
他這麼一個穩重的人,聲音竟然有些微微顫抖,聽得李文軍都眼角酸脹。
“李文軍同志,你太了不起了。你知道我夢想要造出比外國人快的火車頭多少年了嗎?整整一百年,四代人。”
李文軍笑了笑:“是,我知道。”
姜長航家祖先其實是清朝洋務運動的參與者。
解放後更是一直有參與國內火車頭的研發製造。
這也是楊守拙要他來主持車輛廠建設工作的原因之一。
姜長航說:“其實我開始還有點擔心車頭研發的進度。看來我不該懷疑李文軍同志的能力。”
李文軍說:“不要把火車提速和運力增強完全寄希望於火車頭的研發。高速的火車需要在更先進的鐵軌上運行。不然就很容易出事故。”
現在的鐵軌都是架設在碎石和枕木上。
平時運行速度兩百公里已經是鐵軌承受的極限。
所以在鐵軌全面升級以前,研發新型的火車頭,都是徒勞的。
姜長航自然明白這一點,沉默了一下,說:“技術要走在應用前面。我們只能盡力。別的就不是個人能控制的了。”
李文軍說:“姜長航同志可以推動這件事的發展。有人推比沒人推要好,多方面想辦法。”
姜長航猶豫了一下:“你的意思是......”
李文軍:“借力。比如楊守拙,還有比他更高層的人。”
姜長航:“好,我會努力的。李文軍同志也不要停下技術研發的腳步。”
李文軍笑:“我最欣賞姜長航同志這一點了。積極向上,而且事事有著落,件件有交代。”
姜長航也笑:“李文軍同志過獎了,你也一樣。跟李文軍同志合作真的很愉快很有成就感。就是不知道怎麼跟楊守拙同志說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