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 作品

八百六十六、彰武出兵

    而且蒙古人幾乎人人有馬,最精銳的騎兵甚至一人兩匹馬,三匹馬的程度。

    如此激敏靈動,會讓他們極難對付,很難有聚而殲之的機會,一旦他們警覺起來,下定決心不交戰,光是逃跑也能讓南方各國的大軍束手無策。

    深入草原追擊則需要承擔極大風險。

    不過楊洪昭在奏摺中也提出如果要與蒙古開戰,他的建議。

    很簡單,只有四個字,如“衛青故事”。

    李星洲頓時明白楊洪昭的主意了。

    衛青的赫赫戰功很多人都知道,但衛青對付匈奴的辦法人們很少會提,但戰爭就是殘酷的。

    衛青即便能深入大漠,戰略眼光卓著,可在遼闊的草原上打殲滅戰是不現實的,何況匈奴多騎兵,圍殲很難。

    但是,衛青明白自己的優勢,只要正面作戰,漢軍騎兵完全可以擊敗匈奴。

    匈奴士兵可以跑,但他們的部族,他們的聚落,他們的家人跑不了。

    於是衛青每次直接攻擊匈奴人聚落,將男女老少,馬和牛羊統統掠回漢朝境內,帶不走的東西全焚燬,帶不走的人全殺死,還把牲畜的屍體丟入水源。

    說白了就是堅壁清野,連續進攻。

    戰術上堅壁清野,戰略上不要想著畢其功於一役,而是連續,不間斷進攻。

    李星洲很佩服楊洪昭的眼光,回書嘉獎了他。

    而夏國方面,已經察覺到景國意圖,加上之前的忽悠,將左廂朝順軍,右廂神武軍兩大主力軍團不斷往南移動。

    北方,哲別的大軍放棄襲擾攻擊夏國邊境,開始北歸。

    北面威脅解除後,北方軍團開始向著唐隆鎮附近靠攏。

    為避免當初唐隆鎮被突襲的慘劇,李星洲和樞密院大臣們商議後,決定讓府州防禦使折惟忠,太原知府,三交軍事指揮使楊業增兵唐隆鎮,鞏固防禦。

    唐隆鎮作為渡過黃河的橋頭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可有失。

    ........

    就這樣,大家在邊境各有動作,整體卻相安無事。

    一直到彰武二年七月,又一年秋收時節,王府已經造好六艘蒸汽輪船交付新軍,命名一年號為“彰武”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