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 作品

五百六十八、山西的慘烈

    七月初,李星洲大軍才算完全進入太原府境內。

    比最初預想的晚了三天左右,主要還是因為十二門炮太過沉重,進入太原府後,到處都是流民,大路邊還有許多蓬頭垢面的乞丐,見到他們之後拼命往山上跑。

    李星洲不解,魏雨白告訴他,這些都是逃兵,要是遇上個脾氣不好的將軍,抓住可以直接殺的,所以他們才會逃命。

    一萬人的大軍不是小數目,官道上的隊伍延綿五里地左右,見頭不見尾。

    其實在岐溝關往北一帶,這樣的大規模部隊幾乎是無法展開的,所以一般人數少的一方會想在岐溝關北面一段戰鬥,因為地勢狹窄,人數的優勢就展現不出來。如正史中魏國的中流砥柱張就是常勝將軍,一身少有敗績,他其中一次敗績就是敗在張飛手中,當時的情況就是因為山間小道難走,大軍長長拉成長龍,人數的優勢發揮不出來。

    而張飛也非常特殊,不同於三國演義中的記載,張飛其實是個精英階層的人物,正史中幾乎沒有關於他樣貌記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喜歡結交是大夫階層,同時行軍打仗愛用嚴苛的方法訓練精英的部隊,有點類似後世的特種作戰,不過過於嚴苛的精兵式訓練也為他的死埋下伏筆。

    所以一旦過了岐溝關,到南京城下一段,是非常不適合展開陣型打正面戰的,有一段狹窄地勢。

    當初耶律大石雖是孤注一擲,但也是有計劃,有預謀的孤注一擲,他利用潰兵在楊洪昭剛出那段狹窄山谷的時候發動突襲,迫使大軍又退回狹窄山谷。

    一旦地勢狹窄,楊洪昭中軍人數優勢就根本發揮不出來了,接敵的永遠只是正面那些有限的人,無法靠著人數優勢繞後包抄,人再多等於沒有,反而後面的人不明情況,會容易士氣崩潰。

    不過這次,人少的變成了他們,如果耶律大石聰明,應該會放他們安全過岐溝關,然後嘗試與他們正面決戰。

    只有開闊地的正面戰,才能發揮遼軍人數優勢,人更多的遼軍就有機會從側翼包抄他們。

    如果耶律大石是順著這個時代的經典戰爭思維,那麼自己恐怕要讓他失望了。

    李星洲正這麼想著,路上的流浪人越來越多,到後面,甚至看到餓死在路邊骨瘦如柴的屍體,有被野獸啃食過的痕跡,如今夏日,大雨過後天氣炎熱,惡臭無比,很多新軍士兵看得臉色都變了,有些人甚至嘔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