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 作品

五百六十一,時不我待+王府戰前動員

    “怎麼了?”

    詩語輕聲問:“你也要去嗎?”

    李星洲點點頭:“我準備走兩路,大船能帶五千多人,那五千人讓狄至帶著去,我帶另外一隊,走另外一條路。”

    詩語不說話,過了許久她問道:“會沒事嗎?”

    “哈哈,放心,我走的那路並不危險,我那麼怕死,當然知道小心,大仗狄至來打,我負責撿漏而已。”他說著緊緊摟住詩語的腰。

    “你跟阿嬌她們說了沒有。”

    “沒有,我這不怕說了她們嚇哭了嗎,本來就沒什麼大事,所以......你幫我跟她們說。”。

    “大混蛋,壞人都讓我來做!”詩語語氣有些顫抖。

    “你也哭了?嘿嘿,這麼關心夫君嗎。”

    “沒有......”

    .....

    消息總是傳得很快,沒過兩三天,平南王準備發新軍北上,再次伐遼的消息傳來,成了大街小巷議論的焦點。

    當然抱有希望的人並不多,畢竟新軍是禁軍最後組建的一支,也是最特殊的一支,由樞密院直轄,平南王統帥,人數不過一萬五千人,比起其餘四支禁軍,人數太少。

    加之上次大軍出征,三支禁軍都北上,只有新軍留下戍衛京都,就能看出其中問題。

    所以對於此次出兵,很多人都是搖頭的,十幾萬大軍尚且無能為力,新軍萬餘人又能做什麼,只怕又是去白白送死。

    平南王確實是少年英雄,但只打過兩次叛軍,和遼國精銳鐵騎是不能比的。

    有人說是年紀輕輕的平南王打了兩次勝仗就衝昏頭腦,不知天高地厚了,這次只怕可憐了新軍將士的性命。

    ......

    但不管外加輿論如何,王府已經開始行動起來。

    王府如今的影響力不只是在朝堂,更多的通過商貿影響全國上下,如今李星洲命令一下,整個王府,大江南北都調動起來。

    各地通過渤海與高麗,遼東等地經商的商人紛紛踴躍報名,願意為大軍指路,各地籌集的糧草通過河網運輸源源不斷向著王府匯聚,河灣一帶的王府渡口,儼然成為景國的中心。

    有上次的教訓,薛芳也很快把皇帝給他撥發的十萬兩白銀送到,但對王府如今的體量來說,十萬兩其實不算什麼。

    王府定南級大船已經擴張到十五艘,其中十二艘幾天之內就從全國各地調集到王府渡口,只有兩艘留下繼續維持南北航遠,生意大受打擊,但管不了那麼多。

    十二艘大船全部集結在王府碼頭,十二艘大船沿著江邊停放,黑壓壓的壯闊長龍拉出一里多長,眾人看了都感慨不已,第一見如此宏偉的景象,李星洲站在岸邊看去,也有一種無敵艦隊集結的既視感,但他知道這只是個開始。

    秋兒的第二代蒸汽機各方面大有提升,但依舊不足以達到鐵甲艦能用的功率水平,可他知道,只要開始了,有朝一日總會實現的。

    這條長龍停靠在案邊,眾多工匠和工人正在合力趕著加裝側舷火炮,主力戰艦十艘,也經過分類,其中前兩艘為火力艦,船的大半載重全用於搭載火炮,火藥,彈藥,所以每側加裝火炮達到驚人的十二門,下層甲板五門,上層七門,共二十四門。

    這兩艘船正是當初的為紀念戰死的起棟,還有有功績卻因女兒身無法得到獎賞的起芳而起名的啟棟號和起芳號。後來又被李星洲改為驍勇上將起棟號,還有巾幗上將起芳號,起芳本人對此十分滿意。

    如今這兩艘船被改成徹徹底底的火力艦,為大軍提供岸邊火力,從渤海入海口順海河直上,走後世天津、北京一線,一路上水文情況良好,道路暢通無阻,河兩岸都是一馬平川的平原,能為艦隊火炮提供良好的射擊條件。

    “不錯,我喜歡這樣的船。”起芳站在岸上,抱著手臂嘴角上翹,看來她對以自己名字的命名的船改為火力艦這件事很滿意。

    接下來的八艘為運兵船,為將大部分載重認出來給士兵,每艘又減一次,每側只加上層甲板三門,共六門炮,帶的火藥和彈藥也十分有限,把剩下的載重都留給士兵。

    最後面的兩艘則是補給艦,沒有加裝火炮,用於運輸大軍補給。

    改造工作開始後,王府擁有大量工匠的優勢一下子體現出來,如此龐大的工程,進度卻十分快,因為李星洲用鏜刀噱頭吸引來全國各地眾多工匠之後,每艘船能上十幾個工匠,配合工人,每一兩個工匠負責一門炮都是綽綽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