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 作品

五百四十五、議論對策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戰敗的消息很快,最先是從江州一帶傳過來的,其實比樞密院的戰報還要快了很多天。

    只不過最初消息在開元府傳開的時候只有少數人說,多數人是不信的,朝廷都說了大軍節節勝利,哪會敗呢,再說皇上都改遼南京為燕山府了,那必定是已經大局已定.......

    說辭差不多都是這些,各種文人義士歌功頌德,圖個痛苦,跟風的也不少,所以勝利的事彷彿已經板上釘釘了。

    不只是民間,連朝堂也是如此,有時隔三差五議事,對北方戰事的討論,說著說著就會變成誰功勞大,誰該賞賜之類的,又有奉承討好幾位主帥的,但居然有半數還是批評的。

    有人說楊文廣殘暴無度,有人說楊洪昭擁兵自重,浪費錢糧,有人說魏朝仁作戰不利,居心叵測.......

    這些人遠在千里之外,卻個個如有神通,可不要小看這些無中生有的攻擊,古往今來多少名將就是毀在這樣的口舌之中。

    這幾乎是無解的命題,將在千里之外,無法為自己辯解,朝中大臣可以恣意誹謗編排,可能是私仇,可能是文武對立,最多的是擔心武將立功,在政治上壓過文臣,所以必然會有一批人在集體利益驅使下聯合起來誹謗。

    如果遇上耳根子軟的皇帝,天天有人這麼說,很容易就會信了,歷史上這樣死的武將不在少數。

    直到戰敗的消息傳來,第二天上朝的時候,皇帝並沒有掩瞞,而是直接讓福安當著眾人的面宣讀三份戰報,一時間,眾人譁然,很多人臉色都變了。

    之前就一直彈劾主帥的人,如今有了實實在在的把柄,更是義憤填膺,開始對楊洪昭,魏朝仁和楊文廣窮追猛打,口誅筆伐,在這些人看來,戰敗這一事實遠遠比不上搬倒幾人重要。

    德公則臉色完全黑了,太子目瞪口呆,彷彿慌了神,溫道離只是嘆了口氣,溫道離資歷比不上楊洪昭等人,但他是打過仗的,之前還更皇上說過,就擔心楊洪昭太過謹慎,沒想一語成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