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槍依在 作品

四百三十七、天佑景國

    德公聽聞,嘆氣道:“皇上,據北方戰報,此敗非戰之罪,非遼國將士之罪,皇上預測也是對的,上京兵糧充足,守幾年不成問題。

    問題在於戰一開打,遼國國主耶律術烈就心生怯意,攜家眷子女連夜西逃,城中軍民頓時毫無戰心,將上京拱手送人,以至數日便被破城啊。”

    說完這話,皇上沉默了,不知在想什麼。

    德公低頭,不去看皇上,他說這話,自有私心,其中意味,聰明人自能體會,皇上定然是聰明的。

    “說說金國使者。”過了許久,皇上才開口轉移話題。

    “是,陛下。金使之中,雖有完顏烏骨乃之女隨行,但做主的還是漢臣劉旭。

    此人原乃渤海人,後來窮困潦倒之際,北上投靠完顏烏骨乃,得其收留重用,此次盟約,他只怕有決斷之權,所說話得體,看事通透長遠,身在他國,卻每每能順應天下大勢,掐住我們的脖子......”德公慢慢道來,這些是他這幾月查到的東西,他心中其實也對這劉旭十分佩服。

    能看清天下大勢的人全天下也不多,人本天下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劉旭就是少數身在山中卻能看清山的人。

    皇上臉色難看起來,“又是我中原漢人勾結外族!”

    “皇上息怒......”德公和包拯連忙道。

    德公知道皇上為何如此痛恨投靠外敵,因為漢人在敵營之中給景國帶來巨大阻礙的事很多,出名的有當年遼國力挽狂瀾的韓德讓。

    還有西夏有張元,因當年景國重文輕武,不得重用,流亡西夏,為西夏雄主李元昊看重,後在好水川之戰中張元為軍師,為西夏出謀劃策,西夏因此一舉大敗景軍,景軍傷亡愈萬數,大大受挫。

    這是先皇時期的事,那時主帥是殿前指揮使韓琦,一屆文人。

    張元大敗宋軍之後,還賦詩一首嘲諷指揮軍隊的景國文人“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滿川龍虎輦,猶自說兵機。”至今乃是景國之恥,士人讀起此詩也是滿肚子氣。

    之後張元被拜為西夏國相,自那之後,景國才更加重視武人一些,但重文輕武依舊沒變。

    遼國韓德讓,西夏張元,如今又出了個金國劉旭!皇上自然生氣。

    可德公心裡卻明白,此事怪不得他們。

    所謂西夏,遼東女真,北方遼國半部,在強漢、大魏、乃至隋國時其實都是一國,後來裂土,景佔據南方自說正統。西夏佔據西北也說正統,還將首府改為開元。金國若南下,定也會說正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