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不在家 作品

第142章 第 142 章

    對此,陸殿卿給林望舒解釋,其實我當時只是邀請他換了一個桌子。

    他們說得含蓄,但林望舒大概聽明白了。

    哈特默爾知道林望舒學的是物理學,還和林望舒聊起來他當年求學的經歷:“我當初一邊要經營家族的產業,一方面就讀於哥倫比亞醫學院,我完全沒時間,不過我邀請了一位家境貧困的同學住在我家裡,我提供食宿,唯一的要求是他要記錄完整課堂筆記給我,供我考試和寫論文,結果我最後就順利畢業了。”

    林望舒聽著忍不住笑起來:“這就是win-win了。”

    哈特默爾笑起來:“對對對!“

    從中國飛往美國要二十多個小時,孩子中間哭啼過,不過好在準備齊全,哈特默爾是一個很好的人,對他們一家非常照顧,兩個孩子適應得也良好,並沒有什麼不適。

    到了華盛頓後,他們很快安頓下來,房子是雲菂出錢,陸殿卿四舅幫忙物色的,其實也是老房子了,六十年代的,畢竟是dc市區,又是幾乎房價最高的霧谷校園,寸土寸金,也沒什麼新房子可供選擇。

    房子已經特意翻修過了,炭灰色的地磚,紅木壁板,有華麗的吊燈,還有偌大的窗戶。

    客廳旁邊的一扇門通向院子,連接著車庫和健身房,房子上方還有露臺,露臺上看起來可以種些花草蔬菜。

    兩個孩子一路勞頓,本來已經累得睜不開眼了,現在看到這房子,也精神起來,四隻眼睛不夠瞧,東看西看的,還興奮地在地毯上打滾玩耍。

    大人們卻不好休息,儘快收拾房子安頓行李,這自然要花費不少精力,不過好在房子之前已經請人徹底打掃過,倒是節省了一些力氣。

    略收拾好了後,一家子簡單吃了飯,當晚先休息,第二天陸殿卿帶著一家去附近逛了逛。

    這裡地理位置非常好,能看到不遠處的波多馬克河,也不用太遠就是知名觀光區了,陸殿卿帶著一家子過去了白宮外拍照留念,又在附近逛了逛。

    本來怕孩子累,想著早點回來,誰知道兩個孩子比誰都起勁,興奮地要看這個那個的,不肯回去,最後只好在外面吃了點東西,休息了下,繼續四處看看。

    當然也研究了下路線,房子距離林望舒學校走路也沒多遠,以後上課肯定很方便,不過距離陸殿卿的工作地點就遠了,陸殿卿單位在康涅狄格大街,就算開車過去也要半個多小時。

    林望舒:“那你打算怎麼上班?”

    她知道國外出行都要車,不過華盛頓到底不一樣,好像也容易堵車,據說出行坐公交車也很方便。

    陸殿卿:“買一輛車吧,這樣孩子大一些,可以帶著他們出去玩,比較方便。”

    林望舒想想也是,提起孩子,便忍不住笑:“本來怕他們水土不服,誰知道人家比我們適應好!”

    陸殿卿也笑了:“是,他們好像也沒時差。”

    只能說,小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

    安頓下來後,陸殿卿的四舅一家過來請他們吃飯,四舅的妻子已經過世了,家裡有兩個表姐一個表弟,大表姐已經工作了,二表姐上大學,表弟還在上中學,看上去人都不錯。

    一對雙胞胎自然瞬間成了香餑餑,四舅喜歡得很,抱著不放開,兩個表姑也都覺得好玩。

    林望舒也趁機向兩位表姐請教了在這裡上大學的種種,兩位表姐倒是很熱情,傾囊相授,又告訴她一些經驗,林望舒自然受益匪淺。

    她可以感覺到,四舅對自己一家還是很親近的,畢竟是親外甥,他和自己婆婆感情也好,自然對陸殿卿這個外甥上心。

    如今自己一家遠渡重洋來到異國他鄉,有這樣處處關照著的親戚,普通留學生的那種茫然無助感自然減少了許多,心理上也放鬆了。

    在幾天的熟悉環境並安頓後,他們便收到了哈特默爾的邀請,前去他的莊園觀光,之後參加了美國名流的晚宴,哈特默爾還幫林望舒介紹了一些學術圈的朋友,這讓林望舒越發開闊了視野,她的求學生涯也自然更為從容了。

    她在後來,曾經聽一位留美回國的博士生聊起,說是到了美國,受到最大的就是多元化的文化衝擊。

    那是一位清華的畢業生,他提起清華學業競爭的殘酷,提起曾經諾貝爾的夢想,提起夢想中的陳景潤。

    可是到了美國後,所有的一切轟然倒塌。

    美國的報刊上沒有陳景潤,也不提起諾貝爾,美國的新聞電視報刊全都是好萊塢明星。

    對於中國學子來說,他們靠著高考的拼殺才有機會走進了象牙塔,成為天之驕子,成績就是他們最拿得出手的倚仗。

    但是美國不一樣,美國評價體系多元,曾經純粹的信仰在這裡坍塌,價值觀重新建立。

    這對中國留學生來說,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將過去的價值觀全部打碎,浴火之後,重塑肉身,再重新站起來,擁有全新的視野與格局,成為一個獨立完整的人。

    不過對於林望舒來說,她倒是沒有這些煩惱。

    曾經年少學子如火如荼的青春,在她眼裡不過是一場旁觀,她一直保持著旁觀者的冷靜,她也清楚地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比起其它中國留學生,她也擁有了更多的視野。

    在別的同學餐廳打工刷盤子的時候,她已經在陸殿卿舅舅的引薦下,也是因為陸殿卿身份的便利,拜訪了諸位知名華人科學家,聆聽教誨,開闊視野。

    在閱盡繁華後,她很快便收了心,專注於自己的學習。

    她所在的實驗室並不大,學生也不多,不過她的導師是學術界的大人物了,門下出過諾貝爾獎得主,曾經參與過美空的“機載激光實驗室”計劃,甚至參與過激光陀螺儀的研究。

    林望舒知道這些後,便感覺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興奮,興奮到了兩手幾乎顫抖。

    她深切地感覺,自己接觸到了金字塔的最頂端。

    激光陀螺儀,這個名詞自被創造,便渾身散發著尖端科技的神秘氣息。

    陀螺儀的概念最初來自於航海,是利用陀螺原理定向導航的羅盤,而激光問世之後,美英法蘇幾個國家都開始醞釀研製激光陀螺儀,以精準確定高速運動物體的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