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邊魚翁 作品

第328章 鼠有鼠道,終於查出來了

    “這會是什麼病?”

    看完了生化檢查結果後,他的腦子裡迅速篩選著有可能對得上號的疾病。

    可是他絞盡腦汁仍然沒能找出與這些症狀對得上號的疾病。

    此時此刻,他真的是書到用時方恨少。

    基礎醫學知識浩瀚如海,想要全部學會幾乎不可能。主要是一個醫生的精力、時間,都有限。

    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他現在每天仍然堅持讀書,每天都在惡補著基礎醫學知識。

    這個急不來,只能日積月累。

    不然為什麼醫生越老越吃香呢?因為有的醫生,真的是活到老學到老。見多識廣,經驗豐富,他們的診斷效率確實要遠高於年輕醫生。

    出現誤診,漏診的機率也要低很多。

    “白細胞與血小板減少,同時還出現尿蛋白,現在穀草轉氨酶也是高得嚇人,難道是中毒?”

    有這種可能性。

    因為與小姑娘相似的症狀也已經開始在小姑娘的外婆身上出現。

    祖孫倆吃了有毒的食物,發生中毒,這種可能性還真有。

    這時,診室的門被推開,那個接診護士探進來了一個腦袋。

    “周醫生,您讓我問的事情已經問了。那位老太太已經甦醒,症狀也得到了緩解。她擔心外孫女的病情,要求過來找您。”

    人已經醒過來了就好。

    “你轉告那個老太太,先不用過來,我這邊正在為她的外孫女診斷。到時候查出病因,我會主動過去找她。”

    周燦還是有些擔心祖孫倆得的是什麼傳染病。

    到時候萬一發生傳播,會對其他患者和家屬造成嚴重危害。

    再說了,那個小姑娘的病因還沒查出來,過來找他也沒用。

    如果真是中毒的話,傳染病就能夠排除。

    “如果不是中毒,那會是什麼原因呢?”周燦苦苦思索後,不禁眼神微亮。

    怎麼把這茬給忘了?

    如果不是發生了食物中毒,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病毒感染。

    祖孫倆只要有一人發生病毒感染,就有可能傳染給另一人。

    越想越覺得有道理。

    不管怎麼樣,先篩查一下總是沒錯的。

    想要篩查是否感染了病毒,血清學檢測是一個比較高效的辦法。

    他當即開了檢查申請單,再給患者做一個血清學檢測。

    處理完,接下來繼續為其他患者看病。

    接近四點半的時候,他抽空看了一下孫姿雅的血清檢查結果出來了沒有?

    運氣不錯,已經出結果了。

    igm抗體和igg抗體陽性。

    這兩項數據升高,抗體呈陽性,這意味著患者很可能真的感染了某種病毒藥。

    一般情況下,患者感染病原微生物後,機體針對病原微生物,產生特異性抗體,igm和igg就會呈陽性。

    周燦不禁一陣興奮,現在基本可以確診,患者極可能發生了病毒感染。

    感冒通常有可能是流感病毒的感染,也屬於病毒感染。

    但是周燦直接就把流感病毒感染排除了。因為患者的檢查數據與流感明顯不符。

    igm出現升高,可見於巨球蛋白血癥、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

    igg顯著升高,則常見於自身免疫性疾病。

    兩者均出現單克隆升高,其它免疫血蛋白顯著下降,則很可能是多發性骨髓瘤。

    周燦堅持自己的診斷方向,就是一根筋的認定患者很可能是病毒感染。而且是一種較為罕見的病毒。

    如果是常見的病毒感染,根本難不倒他,早八百年就診斷出來了。

    “恐怕得查一下資料才行!”

    他想不出患者感染的是哪一種病毒後,決心向前輩們學習。戴主任剛坐診的時候,不也帶著兒童臨床手冊,遇到搞不定的疾病就偷偷的翻書嗎?

    現在他遇到的是一個超高難度的病例,查下資料也沒啥好丟人的。

    得益於智能手機與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醫生現在查資料已經不需要再偷偷的拿著厚厚的醫書進門診室了。

    直接用手機在網上查找相關資料即可。

    不過有很多醫學知識,仍然還是翻查一些專門的醫學典籍更快捷,更方便。

    經過一番查找後,一個比較罕見的疾病名進入他的視野。

    新型布尼亞病毒。

    感染了此病毒的患者,身體會出現種種不適症狀。其中就包括髮熱與血小板減少綜合徵。

    “應該是此病沒錯了!要是能夠做一個病原學檢測,診斷結果會更加精準。”

    看看時間,周燦壓下急於把診斷結論告訴患者的急迫心情,再向實驗室申請病原學檢測。其實這個也是查血清。只不過這次是直接從血清中分離新型布尼亞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