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山校尉 作品

第866章 支離綿密 情理之中

    席樂榮決然出手。

    所用手段,正是方才用以抵禦“劍中錘”的“衡·天鉞”。

    姜敏儀微微動容。這等根本道術,能夠在自身狀態並不圓滿的情形下再度使出,已足見其高明瞭。

    席樂榮動作迂緩,三進三退,然後一拳直出。單單以動作緩慢這一條來說,倒是與姜敏儀的“劍中錘”有幾分類似。

    棋盤之中,變化無窮。

    縱然你力量再大,算路再精,也不可能窮盡一切,徹底掌控局面。或許在你為自己的技高一籌和絕妙著法沾沾自喜時,對手的下一步,便蘊藏著出人意表的轉身之策。

    所以,縮小棋盤,中止變化,將一個整體枝解成數個、數十個有限的局部,才是真正“終結”的良策!

    只是道理人人會說。若要真正貫徹,卻並非腦海中靈機一動,得到了什麼啟示,便能立成妙法。若如此想,也太過不尊重仙武之途的浩瀚道術,以及席樂榮如今所臻的精深境界!

    將這高屋建瓴之構思演化為具體的神通之象,少不了磅礴細緻的“實行之路”。

    看似空柔之拳意,一擊加身。

    空空蕩蕩,外象不彰;但是姜敏儀立刻體會到了這一招的妙處!

    道術根基,鬥法體系,被分作外鑠之法,內振之法、內外相連之法三門。

    外鑠之法,割裂作六十四個分枝;

    內振之法,亦割裂作六十四個分枝;

    內外相連之法,推演出九十九種變化。

    由此三者相合,各自演生的變化數,又多出數倍。

    這等劃分之法,本是源自武域中的一部通典,講述力分內外、各自下手之處的道理,未曾想仙武相合之後,卻能作出一篇大文章,從而大放光芒。

    席樂榮緊緊抓住了一點。

    神通之數雖然無窮,但是其法力外鑠、內外相連的“起手式”卻始終有限。把握了這些變化,等若是從根子上將“棋盤”縮小了;己之真力,亦可針鋒相對,各自遏制。

    在姜敏儀的感受中,這一式之下,彷彿周身穴道皆被刺中,欲要抵擋來力,非得付出極高的代價不可。

    這一招並不犀利,不講究一口氣將敵人擊倒;看上去絕不致命,起碼並未給人以心旌搖動的緊迫感。

    但是其妙處卻在於,無論從任何角度,你若要反抗這一式,都要付出勝於來力的代價。

    這是一種無死角的碾壓。

    這一擊之後,席樂榮損失法力、精神固然不小;但是他的敵手,卻必然損失更大。

    姜敏儀回憶陰陽洞天之戰的見聞,不得不承認,席樂榮是走出了一步。

    捫心自問,兩種道術擺在自己面前,一種是專務攻殺,霸道絕倫,不死不休之術;另一種是席樂榮這一種全面壓制之法。確然是後者更優。因為所謂避無可避、一擊致命云云,看上去無懈可擊,其實終究有一廂情願的成分。

    當你目的專注,務只以斬殺敵手為目標,自然便有“只及一點、不及其餘”之嫌,也會給人以騰挪的空間。

    姜敏儀瞬息之間判斷出——